医者|支援伊拉克抗疫医生继续援藏工作,“这是我的使命”

医者仁心 。
在我们身边 , 有大量默默奉献的医生 , 为我们的生活护航 , 但这些奉献往往因司空见惯而被忽略 。 澎湃新闻推出“医者”系列稿件 , 呈现优秀医生的故事 , 为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供一个角度 。
“沿途可以看到 , 这个国家伤痕累累 , 路边的村庄都有被炮火轰炸过的痕迹 , 断垣残壁、影影绰绰 , 还有很多军事设施 , 可以看到挖开的壕沟、架起的兵站 , 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恐怖组织 。 尽管有警卫车开路护航 , 走过这些区域的时候 , 我们的车也是一路飞驰 , 车速一直保持在140、150迈 , 中间不敢停顿……”
2020年3月28日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支援伊拉克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永昊在日记中写下他的援外经历 。
这段“惊心动魄”的描写 , 只是他在伊拉克支援抗疫的50天里普通的一天 。
3月7日下午 , 应伊拉克红新月会请求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一行7人从广州飞赴巴格达 。 援助期间 , 专家组每天要在荷枪实弹的安保护送中出行工作 , 有时需要穿着防弹衣穿越安全形势紧张的地区 。
4月26日 , 专家组圆满完成任务回国 , 徐永昊在5月又返回西藏林芝继续援藏工作 。 “在伊拉克我们肩负重任 , 为国际战‘疫’贡献中国力量 , 向伊拉克人民传递抗击疫情不畏艰难的决心和实力 。 并且 , 作为团队里唯一的临床医生 , 我还要保证队员们的安全 , 让大家都能够平安回来 。 ”6月17日 , 徐永昊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讲述他在伊拉克支援抗疫的经历和他对于医者这份职业的感悟 。
医者|支援伊拉克抗疫医生继续援藏工作,“这是我的使命”
文章图片

徐永昊 。图片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穿防弹衣支援抗疫
“世界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 , 而是一个大家庭 。 ”
怀着这样的信念 , 徐永昊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成员之一 , 这是中国向海外派遣的第二支抗击新冠疫情医疗组 , 也是截至目前在海外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 。
专家组在伊拉克支援抗疫时发现 , 当时伊拉克疫情尚处于早期阶段 , 如何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 。
“我们直接去救治病人作用有限 , 在宏观层面帮助当地加强防控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技术水平的作用更大 。 ”徐永昊向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介绍 , 由于当地居民防疫知识缺乏、防护物资不足 , 加上医疗水平相对落后 , 检测能力有限 , 一旦疫情暴发导致医疗系统无法负荷 , 后果将不堪设想 。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 专家组中的疾控、流行病学、重症治疗专家为伊拉克优化防控方案、指导当地医护人员以及在伊中资企业;3位90后专家负责搭建核酸检测实验室和安装医学影像设备室 。
医者|支援伊拉克抗疫医生继续援藏工作,“这是我的使命”
文章图片

专家组前往伊拉克苏莱曼尼亚省 。图片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永昊坦言 , 在伊拉克 , 专家组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路途上的潜在危险 。
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简称库区)是其中一站 , 这是位于伊拉克北部的一个高度自治的区域 。 去往库区途中 , 徐永昊看到 , 路边的村庄都有被炮火轰炸过的痕迹 , 还有很多军事设施 , 挖开的壕沟、架起的兵站 。
当时 , 坐在防弹车里的他精神高度紧张 , “据说我们路过的这片区域可能会有地雷 , 说实话 , 还真的有点害怕了 , 眼睛紧紧盯着窗外的一切 , 脑袋里面闪现着战争电影大片的情节片段 。 ”
尽管危险可能就在眼前 , 专家组在50天内仍穿着防弹衣不停奔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