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小组|扬中813个党小组在广袤乡村“落户”“生根” “小堡垒”凝聚乡村振兴“大动能”
今年以来,扬中市在74个村(社区)里,通过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建立建强了813个党小组,这些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相继“落户”“生根”的基层“小堡垒”,如星火燎原一般,不断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前沿,“党小组+”模式也风生水起,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面,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大动能” 。
党群联动,宜居田园跃然而出
“白天大家工作都忙,我们就晚上聚一聚,说一说 。今天的议题是如何把鸣凤的环境搞得漂漂亮亮 。大家踊跃发言……”3月6日,扬中市油坊镇鸣凤村第一党小组长陈耀才召开了专门会议,11名党员你一言,我一语,为人居环境整治建言献策 。
接下来的几个月,在“党小组+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框架下,“党员智囊”们又吸纳广大群众的智慧,一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出了独具特色韵味的乡村景致——村里专门请来两位老手艺人,指导村民一起扎篱,农家庭院外铺展出各式造型迥异的竹篱,一阵夏风吹拂,青竹的芬芳与摇曳的花影让人心旷神怡,处处是农家的安闲和乡村的情调 。
6月14日,采访人员在兴隆街道双跃村见到了第六党小组党员蒋国生,他说,今年以来,村里按照“1+1+1+N”模式,即:1名党小组长+1名联络员+1名党员中心户+N户群众,开展“党小组+人居环境整治”,“现在周围的环境变漂亮了,健身跑道、文体设施、休闲广场也都跟上去了,村民们更加喜欢出来晨练了 。”
党群联动,协力攻克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重点、难点、堵点、痛点,一个党员家庭带动一个党小组、一个党小组辐射一个埭,这在扬中乡村已是普遍现象 。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同时顺应民意,激发了村民主人翁意识,取得了实效 。截至目前,扬中通过党小组累计排查环境整治重点地块2688处,完成清理1629处,已有1496个村自然埭完成整治任务 。
“党建抓得实不实,关键要看实际成效好不好 。要坚决防止‘浅表化融合’和‘应付式落实’,坚持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靠实效说话 。”扬中市委书记殷敏的这番话,对当地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生态宜居建设做了很好的诠释 。
创新路径,强村富民产业兴
产业振兴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乡村源源不断“输血”的重要途径,一个个党小组落户扎根后,在产业链构建上也做起了求实效的新文章,带领群众致富的创新路径随之而生 。
八桥镇永兴村第五党小组在组长杨恒高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电商产业,他们调研走访9家企业和多个相关部门,成立永兴村电子商务协会,预计一年可为村里增加40万元的收入 。“我们就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引领村里的有志青年通过电子商务来创新创业,让强村富民的路走得更好更远 。”杨恒高表示 。
三茅街道兴阳村探索“党小组+合作社”模式,组织党员带领群众种植“商薯19号”红薯300余亩,这一红薯是国内外良种遗传基因杂合体的杂交新品种,颇受市场欢迎,今年有望为村集体增加80万元收入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党小组+乡村旅游’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村党委书记陆廷余踌躇满志 。
“扬中强起来,关键是产业强起来 。在农村基层,更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关键,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强村富民之路才能走得更实、更稳、更宽、更深 。”扬中市市长张德军说道 。
“水流到头”,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
乡村党小组,犹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总是能灵敏地感知到老百姓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针对大家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
三茅街道友好村第四支部第三党小组长徐波就有一番感慨:“党小组虽然小,但离群众近,服务群众真是‘零距离’ 。”他还讲了这样一件事:该村两户村民因地基和界址等问题争吵不断,影响邻居正常生活,小组的几位老党员闻悉后,耐心做双方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拉锯式”调解,最后双方签订协议握手言和 。
推荐阅读
- |扬中警方破获一起“裸聊”网络敲诈勒索案
- 民警|扬中一河边惊现白狐 民警及时捕获
- 户籍|扬中户籍“绿色通道” 20个工作日完成的跨省户口迁移2日内完成
- 考生|扬中警方为2021届高考生开辟户籍办理“绿色通道”
- |扬中倡树文明殡葬新风 实施殡葬全民普惠
- |智能制造暨第二届柔性机械电子产业化国际论坛在扬中举办
- 民警|酒后踢坏电梯 扬中一男子涉嫌寻衅滋事被刑拘
- 扬中市|扬中医保全面建成四级经办网络,打通医保公共服务“最后一米”
- 义诊@国医大师回高邮办义诊 情系江苏故乡、弘扬中医药文化
- 「基金」扬中检察院破解“路救基金”追偿难题 全省率先大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