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跟着一桶垃圾去“旅行” 见证苏州生活垃圾分类第一天

6月1日 , 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迈入全新阶段 。 制度上 , 《苏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即日起施行;管理上 , 苏州垃圾分类管理中心挂牌成立 , 下设分类管理科、推广科、监督科 , 全链条、精细化推进有了专业机构 。 特殊节点 , 本报采访人员跟着苏州市一桶厨余垃圾去“旅行” , 见证垃圾分类工作在苏州的现实境遇 。
投放点“大缩水”
一天只“营业”4小时
早上6:30 , 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水韵新苑5个生活垃圾定时投放点开门“营业” , 60岁的居民志愿者黄文英准时来到位于9幢北面的一个投放点 。 身为垃圾分类督导员 , 黄文英要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 , 对这里所有“上门”垃圾把好关 , 确保准确投放 。
水韵新苑是苏州市首批试点“三定一督”四分类模式的小区之一 。 “‘三定一督’说的是定时、定点、定人督导 。 ”黄文英解释 , “定时”指每天只有早上6:30-8:30、晚上5:30-7:30可投放 , 其他时间段不能投放;“定点”指将小区原有的12处垃圾投放点缩减为5处;“定人督导”就是像她这般 , 安排专人守在一旁监督管理 。
黄文英所在的投放点是一个建成不久的小绿屋 , 屋内放有3个蓝色的“其他”垃圾桶和一个灰色的厨余垃圾桶 , 显眼处还放着几把剪刀 , 配备了洗手池、消毒液 。
几分钟后 , 12幢居民周阿林走上前 , 一手拎起垃圾袋 , 一手拿起剪刀剪破 , 把垃圾倒进厨余垃圾桶内 , 再顺手将垃圾袋扔到一旁“其他”垃圾桶里 , 最后用洗手液洗手 。 “一开始手忙脚乱 , 多练几次就顺手了 。 主要是把厨房的分出来 。 ”让周阿林暖心的是 , 为了让居民分类方便 , 小区想了不少办法 , 比如在投放点加装洗手设备 , 这样她每天扔好垃圾就能直接出门散步 。
7点过后 , 水韵新苑几个垃圾定时投放点开始热闹起来 , 有下楼买菜的退休老人 , 也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 。 “太不好意思了 , 我自己捡出来 。 ”住在7幢的80后顾凡破开垃圾袋发现 , 厨余垃圾里混有纸巾 , 虽然赶着去上班 , 但他坚持自己挑拣出来 。 “确实比以前麻烦 , 但这不是不分类的理由 , 今后分起来要更加仔细!”顾凡处理完后匆匆离开 。
厨余垃圾就近处理
5吨“瘦”成500斤
8:30 , 水韵新苑定时投放点关门“停业” 。 老家安徽、48岁的王大连开着厨余垃圾转运电动车准时出现 。 “桶还是这个桶 , 但分量明显重了不少!”王大连把厨余垃圾桶搬到车上 , 感觉比以前费力 。 近段时间 , 由于厨余垃圾转运量飙升 , 王大连的收运线路从原来的包干13个小区减少到如今的7个 。 据他和同事判断 , 究其原因主要是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变高了 。
王大连走后 , 小区物业公司保安队队长李辉志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也最“有味道”的时刻 。 小区5个厨余垃圾桶连桶被运走 , 15个其他垃圾桶则只带走了桶内垃圾 , 他的任务是及时把剩下的这些垃圾桶清洗干净 , 消毒后锁进投放点 , 等晚上再使用 。
“前期选址垃圾投放点时 , 遇到了不少问题 。 近了担心有味道 , 远了居民们又嫌太麻烦 。 这也是我们推进‘三定一督’示范小区建设时遇到的共性难题 。 ”吴门桥街道副主任费国方感悟到 , 实际运行效果是最好的“口碑” 。 水韵新苑小区试点一个多月 , “铁面”执行相关分类规定的同时 , 坚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 居民发现小区确实比以前更干净了 , 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
上午9:30 , 王大连收完两个小区的厨余垃圾后 , 驱车1公里多来到位于新康路的厨余垃圾转运处理中心 。 60岁的淮安人王孝平上前帮忙 , 两人合力将一桶桶厨余垃圾搬上生化处理机 。 开关一按 , 厨余垃圾桶被抬起“翻身” , 垃圾被倒入移动的分拣带上 , 王孝平戴着口罩、手套进行简单分拣后 , 厨余垃圾被送进第一道关卡粉碎 , 进而再进入第二道关卡分解 。
“等上24小时 , 厨余垃圾就‘瘦身’成功了 。 因为难免有一些难分解物质 , 5吨的量最终会剩下500斤左右的渣子 , 可用来制作肥料 。 ”明新汇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黄巍告诉采访人员 , 这个处理站的处理设备、转运车辆等均由政府投入 , 他们公司主要负责垃圾转运、机器运转等 , 除了吴门桥街道 , 还负责双塔街道、沧浪街道两个街道的厨余垃圾收运处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