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现在到底算 IM 还是 SNS 微信呢( 二 )



4.从发布渠道维度进行比较分析
发布渠道 博客——Web或手机wap 论坛—— Web或手机wap SNS——Web、手机wap、手机客户端、API IM——客户端、Web、手机客户端 微博——Web、客户端、手机wap、手机短信彩信、Email、API
博客和论坛主要依靠web和手机wap进行信息发布,形式比较单一;IM进一步可以和手机绑定,进行及时沟通;很多SNS网站开通了API平台,可以通过外部API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沟通;推出微博的初衷是通过移动设备发布信息到互联网上,实现通讯和互联网的互通,手机天然是微博的发布渠道,而手机用户的基数很大,这大大增加了微博的潜在用户。
微博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通过移动设备发布信息,实现通信和互联网的联通,这意味着微博用户随时随地可以更新微博,信息的产生和发布实现了同步。

5.从即时互动性维度进行比较分析
即时互动性 博客——即时性弱,更新频率不高,互动性弱 论坛——即时性弱,互动性弱 SNS——即时性较强,互动性强 IM——即时较强,互动性很强 微博——即时性很强,更新频繁,互动性强
在即时性上,博客因为较长篇幅和发布信息渠道的限制,信息比较滞后,博客的更新频率也比较低,同时,因为博客的读者不固定,其互动性也不强;论坛和博客在即时性和互动性上相仿;SNS和IM通过绑定移动设备也可以做到信息的生产和发布同步,SNS是基于一对多的熟人关系网络,具有较强的互动性,IM是基于一对一的熟人关系网络,互动性很强,只要对方在线,可以快速进行同步交流;微博兼具SNS和IM的功能,同于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更新信息,即时性非常强,而其互动性介于SNS和IM之间,体现了人际间的微妙关系。

从上面微博和论坛及web2.0应用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微博简短的话语记录和众多的信息发布渠道降低了应用门槛,信息快速聚合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即时需求,而信息的异步呈现更加突出了用户的主体地位,信息的快速传播让广大的用户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在熟悉和非熟悉的人际关系圈里和人即时的互动,满足了用户社交的需要。可以说,微博的出现是随着人们对于信息需求、人际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变化而出现的,这正好迎合了大众微妙的需求,微博终于在千年之际得以爆发。

文章首发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dc8570100ih3e.html

■网友
一个产品的标签不重要,在于你观察它的角度和你想要做什么。短信,邮箱,都可以看成是SN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