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文“无脑规则”坑惨央视,12年前造就的错误,让赵本山毕生难忘( 二 )


赵本山的离开 , 似乎预示着“包袱优先”的喜剧时代走向了终结 。
在“主题至上”的创作理念下 , 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开始追求“喜头悲尾”的模式 , 即在搞笑的外壳下包裹着深刻的社会议题 , 试图用笑声引出泪水 , 用娱乐的形式传递正能量 。

然而 , 这种刻意拔高主题的做法 , 却让喜剧失去了最本真的东西——笑声 。 观众在观看这些作品时 , 往往感到尴尬和困惑 , 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 。
2012年 , 开心麻花团队带着作品《今天的幸福》首次登上春晚舞台 。
这个以穿越为题材的小品 , 在第一次审查时凭借新颖的创意和密集的笑点获得了导演组的一致好评 。

然而 , 在随后的审查中 , 导演组却对作品提出了质疑 , 认为其“主题不明确” , 缺乏深度和内涵 。
为了迎合导演组的要求 , 开心麻花团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剧本 , 加入了大量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元素 , 试图在搞笑的同时传递正能量 。
然而 , 这些刻意为之的改动 , 却破坏了作品原本的节奏和笑点 , 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 。

尽管《今天的幸福》最终还是登上了春晚舞台 , 但开心麻花的创作团队却在这场“春晚首秀”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
他们开始意识到 , 在春晚的舞台上 , 单纯地追求“笑果”已经行不通了 , 想要获得认可 , 就必须在作品中融入深刻的社会议题和价值观 。

这种创作理念的变化 , 也体现在了其他喜剧演员的身上 。
小沈阳曾在采访中表示 , 自己已经放弃了小品创作 , 原因是“现在的小品都是喜头悲尾 , 我不喜欢 , 我喜欢逗大家笑” 。

而陈佩斯也曾直言不讳地批评春晚的喜剧作品“那些人根本不懂喜剧 , 可他们手里握着否定的权利” 。
——【·《扶不扶》·】——?
2013年 , 冯小刚接棒春晚总导演 , 他力邀赵本山出山 , 希望这位“小品王”能够为春晚注入一剂强心针 。
然而 , 赵本山最终还是婉拒了邀请 , 只是以“艺术顾问”的身份参与了幕后工作 。

那一年 , 由冯小刚钦点的新人沈腾和马丽带着作品《扶不扶》登上了春晚舞台 。
这个小品以“碰瓷”为题材 , 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反转的剧情 , 讽刺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 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
《扶不扶》的成功 , 让沈腾和马丽一夜成名 , 也让开心麻花成为了春晚舞台上的新宠 。

然而 , 鲜为人知的是 , 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 也曾得到过赵本山的指点 。
据悉 , 赵本山在看过《扶不扶》的剧本后 , 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 , 尤其是结尾部分的反转设计 , 更是出自赵本山的建议 。
最终 , 这个融合了南北喜剧风格的作品 , 在春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 也证明了喜剧的传承与创新并非不可兼得 。

春晚的舞台 , 从来不缺乏优秀的喜剧作品 , 也不缺乏有才华的喜剧演员 。
然而 , 当喜剧创作被套上太多的枷锁 , 当笑声被赋予过多的社会责任 , 春晚的舞台还能否成为喜剧的沃土?
哈文和冯小刚的改革 , 无疑为春晚注入了新的活力 , 也为喜剧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

然而 , 改革的最终目的 , 应该是让喜剧更好地服务于观众 , 而不是让观众成为某种理念的附庸 。
回归喜剧的本质 , 让笑声回归春晚 , 或许才是“春晚改革”的最终目标 。
这意味着 , 春晚需要包容更加多元化的喜剧风格 , 给予喜剧演员更大的创作空间 , 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 , 尽情地挥洒才华 。

同时 , 春晚也需要引导观众建立更加健康的喜剧审美 , 不要把喜剧简单地等同于“搞笑” , 更要看到喜剧背后的思考和批判 。
——【·总结·】——?
正如陈佩斯所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 但它最终呈现出来的 , 应该是笑声 。 ”
春晚的舞台 , 需要笑声 , 也需要思考 。 只有找到喜剧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点 , 才能让春晚真正成为一场全民的文化盛宴 。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2015-8-8《哈文疑从央视辞职 曾终结赵本山连上18年春晚纪录》

央视网:2008-12-28《没有宋丹丹和范伟搭档 赵本山春晚孤军奋战(图)》

新京报:2013-1-31《赵本山宣布退出小品舞台 两退春晚成导火线(组图)》

中国新闻网:2013-1-18《赵本山连续两年突然退出春晚 被曝与哈文不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