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最惊艳的动作片,被严重低估了( 二 )


更强调的是他日常作息行止中强迫症的倾向 , 他强烈地要掌控时间 , 他固定地要将茶叶包整齐地熨帖在餐巾纸内带到快餐店享用 。

他热爱阅读 , 出门必带书籍 , 醉心于《老人与海》中自我孤寂化的精神世界 。 而这一习惯既强调了他宁静恬淡的性格 , 又凸显了智性的身份 。

影片第一场交战戏的出现 , 真正让观众感觉到了影片的特别之处 。 这是麦考尔一人单枪匹马不带刀枪闯入黑帮老巢 , 当外界压力给予他最大的时刻 , 他的爆发仅仅发生在十几秒种之内 。 影片用了比较大的篇幅去渲染压力增大的过程 , 包括麦考尔观察环境的主体视点 , 摆放屋内玩具的小动作等等 。

双方对峙场面的设计准则就是要不断调动、强化、激发、冲击观众的注意力与耐受力 。 有强迫症倾向的麦考尔甚至关门都关了三次 , 但这个反复发生的动作在此焦灼时刻却有了仪式化的意味 。 这是大师出手前的亮相风姿 。 麦考尔最终的出手简单利落 , 招招致命 。
这种表现方法实在有别于过去好莱坞式动作英雄反复延宕的搏击场面 , 这更像融合了北野武与胡金铨电影里的暴力决战场面 , 静态的对峙 , 仪态的丰富意涵 , 刹那间的极致暴力 , 真实 , 惨烈 , 性命交关 。

而影片对于暴力的场景的强化性表现是为了凸显麦考尔最终快意恩仇斩杀敌人的正当性 。 其中大反派尼古拉痛殴爱尔兰人的场景尤为触目惊心 , 殴打的场景配合了棒球比赛的背景声音 , 击打过程犹如竞技比赛 。 这样的场景很难在通常的超级英雄电影里看到 。

实际上 , 整部电影都没有出现任何反复搏斗的动作场面 , 麦考尔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具有冷战年代兰博式的自我牺牲精神 , 更不是暴力机器人 。 绝世高手的洒脱、淡然、坚定与自信始终是麦考尔这一角色的最鲜明性格特征 。

影片还有意于使用充满悬念的叙事技巧来与观众玩视点游戏 , 以此来显现麦考尔智性的优雅 。 俄罗斯黑帮第一场追捕麦考尔的戏份 , 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影片中精彩上演 。 整个段落可以视作是围绕点火煮蜂蜜的中心情节点展开 , 但这个动作有一定歧义 。
它给观众带来的悬念 , 功能似乎是用蜂蜜来作武器对付敌手 , 因为平行蒙太奇镜头强化了敌人步步逼近的态势 。 但一转眼 , 麦考尔腿上的伤又打破了悬念 , 原来蜂蜜是用来治疗伤病 。

此段落的高潮也是最出人意料的时刻 , 敌手冲进麦考尔洗手间的一刹那 , 观众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和敌手一起被麦考尔捉弄于鼓掌之间 。 他非但不在自己的家中 , 反而家中的一切都在他的监事掌控之下 。 这是叙事者玩的一个惊奇游戏 , 以示麦考尔的高深莫测 。

在叙事层面影片另外一个比较大胆的策略是直到叙事过半 , 才大致地让观众了解麦考尔的身份 , 但却没有真正的点破 , 神秘化是塑造其宗师风范的必备元素 。
《伸冤人》整体的叙事结构在好莱坞惯常的模式中还有一些很特别之处 。 按照波德维尔的理论 , 好莱坞的类型电影通常都会有两条线索 , 一条是主角欲望被满足的叙事主线 , 另一条是爱情的线索 。
在《伸冤人》中 , 爱情的线索被稀释到了最低点 。 我们被告之麦考尔因为妻子的过世才打算远离过去的生活 , 这样的生活其实是他对妻子的承诺 。

麦考尔与肥胖的同事拉斐尔之间的师徒友谊 , 代替了爱情的线索 。 这样的设计自然也是为了强化麦考尔教化世人的宗师风骨 。 影片高潮段落的设计也有点特别 。 当然不能忽略的是 , 影片起码是遵循了古典化的叙事法则 。

高潮的发生空间在麦考尔工作的超市 , 这等于是回归秩序的解放方案 。 为了强化这种古典感 , 影片在细节方面都动了脑筋 。
在超市员工即将被匪徒射杀的焦灼时刻 , 突然超市里响起的音乐是Pips乐队的《Midnight Train to Georgia》 , 而影片开场的时候 , 当被问道自己之前做何工作时 , 麦考尔半开玩笑的回答说 , 自己是Pips乐队的成员 , 并且还当众跳了一段 。

这段带有谐趣意味的前后呼应非常的工整 , 强化了正义秩序回归的必然性 。 而在最终的角斗中 , 麦考尔依然不怎么费劲地斩落敌人 。 联系到这种必然性 , 麦考尔对敌手的暴力杀戮带有一种强烈的惩罚意味 。
西部片、武侠片、武士片中的决斗场景不适用麦考尔这样的人身上 。 事了拂衣去 , 深藏身与名 , 这才是麦考尔的本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