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 , 一直到过了元霄 , 这年
才是过完了 。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
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
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 , 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达 。在传说中 , 黄帝、炎帝、祝融
都是灶神 。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 , 长
得象个美女 。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
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 。他除
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
天帝 。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
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 。这个风
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
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
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
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
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 , 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 。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
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 , 惊吓鬼怪 。屠苏即屠苏酒,意
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院蟊憬?航诤?
的酒统称“屠苏酒” 。
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 。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
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 , 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桃符
转化成春联据说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 。纸制的春联则是明、清才兴盛起来 。今天的
春联意在于渲染年节气氛 , 祝吉求祥 , 已经失去了旧时春联的驱辟作用,而且内容丰
富,形式多样 。
写了联对,接下来该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年节
饮食很多,诸如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 。另外
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如桃汤、柏酒、椒酒、五
辛盘 。桃汤是用桃煮的汤,柏酒是一种用柏树叶浸
制的酒 , 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 , 古人在正月一日
饮用 , 意为避邪祈福 。五辛盘即以葱、姜等五种辛
辣食品置盘中,又称春盘 。俗谓可以辟恶、除瘟、
通五脏 , 也有贺新的意思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 , 霜鬓明朝又一年 。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 , 也要在除夕之
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 。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
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 。全家人团坐桌前 , 开始了“团年”、“守岁”的
进程 。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 。
此时小辈儿人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 ,
老人们则要分压岁钱 。压岁钱也叫“押岁
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
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
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
团年饭后还要“消夜”,一家人吃着
点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细雨,静待天
明,这便是守岁 。另外除夕夜还有镜听、
照田蚕、卖痴呆、打灰堆等习俗,以此来
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 , 祈愿新的一年小孩
聪慧,万事如愿 。
“乡村里过年 , 从腊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 , 这声音单调,
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 。就在这时际,……发现迎春花开了 。”
是的 , 迎春花开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古人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 。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 。
古人有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 。从元旦开始 , 人们开始忙着
拜年贺节 。拜年在汉代便已流行 , 群臣在正月正日这天进宫朝拜,君臣同乐 。到了
明清两代,官场拜年则发展成虚文的礼节 , 往往是“望门投刺”,不管认不认识 。
有诗为证: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推荐阅读
- 初三习俗,初三的习俗有哪些
- 春节实践活动报告怎么写,一年级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表怎么填
- 春节民俗标语,春节活动主题标语
- 春节小笑话简短,不走留着过年 怎么幽默回复
- 春节开业通知朋友圈怎么写
- 春节的童谣有哪些,谁能自创一首关于春节的童谣
- 大同习俗,大同订婚习俗
- 春节的典型文化元素,春节的道德教育元素
- 广西的习俗,查找广西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
- 湛江习俗,湛江过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