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默杀》的王传君,和《误杀》的肖央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三 )


演得真是太好了 , 完全把“拿命去保护家人”的说法 , 具象化地演绎了出来 。

其实这两场戏 , 在《误杀》中并不是什么主要的戏份 , 但我始终觉得 , 有了这两场戏 , 李维杰饰演的父亲身份 , 才算是立住了 。
相比于王传君在《默杀》中 , 单方面对女儿流露出的情感 , 李维杰对女儿的情感 , 跟观众有着双向的互动 。

观众既了解了他跟两个女儿之间的相处日常 , 也能从这种日常相处中 , 窥见自己在生活中的亲情模样 。
这就是他们两人在饰演父亲时 , 所产生的本质差距 。
王传君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 自我感动 。
而肖央则是融入到了大众的世界里 , 用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 , 来表演李维杰的人生故事 。

这里 , 我想到了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个观点 。
第一个事例是 , 王传君在综艺中的一个表现 。
因为看到日照金山 , 他过于感动而当场哭泣 , 他说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个容器 , 身体中好像放进了特别多痛苦的东西 , 想把它排解出去 。

我承认 , 他当时的表现和他的话语都很诗意 , 但说实话 , 这个反应太不生活化了 。
旁边的人就算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 一时之间也很难共情 。
至于大多数人看到他的这种状态 , 也很难不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

另一个 , 是肖央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个观点 。
有记者问他 , 为什么喜欢演戏 , 他回答的大意是 ,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酣畅淋漓的情感抒发 , 因为大家都要负责 。
所以 , 他很享受演戏的时候 , 去借角色的身份 , 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做的事情 。

可即便如此 , 他还是坚持认为 , 表演是源于生活的 。
因此 , 在接到《误杀》的戏份时 , 当时还没有成为父亲的他 , 最先想到的 , 就是从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上 , 去寻找一个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的行事风格 。

而在现实生活中 , 已经结婚且已经养育了一个女儿的王传君 , 明明不乏演技 , 也不乏生活经验 , 却并没有让林在福这个角色走进大众的心里 。
归根结底 , 还是由于 , 擅于把生活诗意化的他 , 已经跟大众惯有的生活化有所脱离 , 而这种接地气的能力 , 正是演员和观众之间缔结沟通的一个重要桥梁 。
从生活中走出来的肖央 , 看透了这一点 , 且没有否认这一点 , 甚至于 , 他还想再现生活中的日常行为 , 来帮助观众获得一些新的感悟 。

反观王传君 , 他深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 , 即便用精湛的演技 , 具象化了自己的所有情绪 , 归根结底也成了一个人的狂欢 。
因为 , 他追求的不是理解观众 , 而是在渴求观众来理解他 。

当然了 , 王传君的短板之所以在《默杀》中体现得如此明显 , 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 , 这部影片的逻辑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
《误杀》从头到尾只聚焦于一个家庭遇到的问题 , 有足够的情节铺陈李维杰的日常细节 , 而《默杀》想要探讨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
方方面面都要涉及 , 自然没有足够的篇幅去呈现林在福和女儿生活小事 , 观众难免会感到有些悬浮 。
【把《默杀》的王传君,和《误杀》的肖央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如果再遇到合适的剧本 , 相信以王传君的演技 , 他一定能演好一个父亲 , 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看到他突破自己 。 (撰文:斯特不离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