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书法家用书法换白鹅,书成换白鹅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二 )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 。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 。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 , 所以也称章草 。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 。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 。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 。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曹魏时期,官至太傅 。他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 。宋人《宣和书谱》中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 , 为正书(即楷书)之祖” 。他的楷书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八分开张 , 左右波挑,势巧形密,自然古雅 。他写的《贺捷表》颇有鸿鹄飞张姿态,被梁武帝萧衍评为“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在他的楷书中,还有隶书的笔意 。其作品还有《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 ,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 , 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 。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 。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 , 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 。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 。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 。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 。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邪监沂(今山东临沂),后迁会稽,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擅书法 , 世称“书圣” 。
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 。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称病弃官 , 携子操之由会稽蕺山徙居金庭 。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且与许询、支遁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 。
自王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 。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 。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王羲之遗迹遍及全县各地 。嵊西独秀山为王羲之读书处 , 山上观音殿悬有“右军旧游地”匾额;山麓建桃源乡乡主庙,奉王右军为乡主 。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东的清隐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岭等,均为王游憩之地,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王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 , 遗址犹存 。梁大同年间(535-546年) , 嗣孙建右军祠于墓前,并于观旁建书楼、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 。隋大业七年(611年),其七世孙智永和尚嘱徒尚杲(吴兴永欣寺少门) , 专诚赴金庭祭扫,并撰有《瀑布山展墓记》,立碑墓前 。明永乐年间,张推官树碑墓右 。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晋王右军墓”石碑,今尚存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孙秀清于金庭观左建“晋王右军墓道”牌坊,现尚完好 。
说到对鹅的喜爱,比较突出的 , 要算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了 。这里就有一段故事:
据说,品性高洁的王羲之对做官没有多大兴趣,就离开嘈杂烦闷的京城,来到了风景宜人的江南,他在绍兴一带居住时 , 经常漫步在水乡泽国,观察群鹅 。一只又一只的鹅啊,羽毛整洁美丽 , 体态雍容华贵 。它们有的浮游 , 有的高歌,有的嬉戏 。……他入迷地看?。?看啊,有时竟忘了回家吃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