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杜的历史名人有哪些,杜氏古代和近代的名人有哪些( 二 )


杜乔(?—147):河内林虑(今河南林州)人 。东汉时期名臣,太子太傅 光禄勋官至太尉 。杜乔忠以直言,德以辅政,为当世良臣,与李固齐名 。
杜密(?-169):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人 。东汉大臣 。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 。
杜畿(163-224):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三国时曹魏名臣,为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官至尚书仆射,封丰乐亭侯 。
杜?。?98-252):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杜畿之子,三国时曹魏名臣、学者 , 著有《体论》八篇,《兴性论》一篇 。
杜预(222-285):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杜恕之子,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 , 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
杜夔:河南人 。三国曹魏时期著名音乐家,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以通晓音乐称于世 。
杜育(?-311):襄城邓陵(今河南襄城)人,杜袭之孙 。杜育是中国茶史上最早的茶学专家 , 他同时也是西晋二十四人文学集团中的一员 。
杜之伟(508—559):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南朝撰梁史 。通直散骑常侍 。
杜稜(?-580):南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南朝梁国御史中丞秘书监 。
杜伏威(598-624):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隋末农民起义首领 。
杜顺(557-640):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高僧,为华严宗初祖 。十八岁出家,法号法顺 , 师事因圣寺之僧珍(道珍),受习定业,后住于终南山 , 宣扬华严教纲 。后人尊为华严宗第一祖,世称文殊化身、帝心尊者、炖煌菩萨 。
杜如晦(585-63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宰相、著名政治家,唐太宗时期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 。
杜淹(?—628):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宰相 。尚书右仆射 。北周豫州刺史杜业孙、河内太守杜征之子 。
杜正伦(575-658):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 。唐朝宰相 。封襄阳县公 。
杜景俭(?-700):冀州武邑(今河北)人 。唐朝宰相 。殿中侍御史 。益州录事参军 。
杜审言(645-708):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著名诗人 , 杜甫祖父 。
杜暹(678-740):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 。唐朝宰相 。尚书右丞相 。谥号贞肃,改贞孝 。
南岳怀让(677-744):金州(今陕西安康)人 。唐代高僧,俗姓杜,禅宗六祖惠能弟子,后弘法于南岳福严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临济、沩仰二大宗支 。
杜鸿渐(709-769):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 。唐朝宰相,礼部尚书杜暹族子 。封卫国公 。追赠太尉 , 谥号文宪 。
杜甫(712-770):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杜佑(735-81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宰相、政治家、史学家 。赠太傅,谥号安简 。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 。
杜黄裳(738-808):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宰相 。封邠国公 。赠司徒,谥号宣 。
杜元颖(775-838):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 。如晦之叔父杜淹的第六世孙 。
杜环(生卒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旅行家 。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又名炻咚匠? ,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其后曾游历西亚、北非,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 。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 。
杜秋娘(791-?):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唐代著名女诗人 。杜秋娘喜词曲,善歌舞,为唐朝一代才女,代表作品有《金缕衣》 。
杜牧(803-85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唐宰相杜佑之孙,人称“小杜”,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杜悰(794—873):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唐朝宰相 。封邠国公 。赠太师 。唐宰相杜佑之孙,晚唐诗人杜牧之堂兄 。
杜审权:京兆(今陕西长安)人 。唐朝宰相 。尚书左仆射 。赠太师 , 谥曰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