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网的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凡尔赛文学梗是谁带火的( 二 )


3.热衷于“凡学”可能影响青春的选择
对于“凡尔赛文学”及其流行 , 应辩证分析,理性看待 。作为炫耀的“凡尔赛文学”以“晒生活”之名行炫耀之实 , 流露出不健康的心态 。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所说,“一个人越自卑 , 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优越感和自卑感是一块硬币的两面,而自卑又是焦虑的孪生子 。即便是前文所述项羽式的实力炫耀 , 背后埋藏的也是缺乏自信的心态,肉皮抹嘴式的“炫耀”,更是阿Q精神的变体 。刻意打造“高级生活”来填补空虚的内心 , 反映的是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可产生落差之后的“过度补偿”心理 。这样的“凡尔赛文学”实质是网络环境里的表演行为,暴露出虚伪的人生态度和扭曲的价值观念 。
如果只是把“凡尔赛文学”作为修辞术 , 进行玩“梗”的文字游戏,调侃自嘲,放松心情 , 只要不对他人造成攻击和伤害,偶一为之,倒也无可厚非 。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中 , 确实需要解压阀,这类“凡尔赛文学”像无害的“自黑”或“吐槽”,起到了情绪解乏和缓解焦虑的作用 。不过 , 这并不意味着“凡尔赛文学”值得鼓励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修辞看似外在形式,其实对审美趣味、思想言行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凡尔赛文学”的过度传播 , 可能催生、助长玩世不恭的心态,损害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正确态度 。
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 , 青少年网民占有相当数量 。网络文化质量直接关系社会文明素养 。目前,“凡学”在多种文艺作品中都有所表现 。一些文艺作品不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却热衷贩卖富贵奢靡的想象,用虚假的臆想替代丰富的生活,把美好的理想折现为实利化和物质化的内容,以他人眼中的“成功”定义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在做作中迷失自我 。尤其是对青少年网民而言,如果热衷于“凡学” , 沉迷于修辞狂欢带来的心理快感,很有可能影响青春的选择,放弃脚踏实地的奋斗 , 错过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
网络流行词火得快 , 消散得也快,也许过不了几天,“凡尔赛文学”就会和许多曾爆红的“梗”一样,被网友创造的新“梗”代替 。但是,“凡尔赛文学”的流行给我们的提示不应轻易忘却,这就是网民的心理状态需要更多关注和疏导 , 自我表达也需要更有效的引导 。
网络文艺对此责无旁贷 。在互联网环境中,泛文艺已成为网民在社交网络中自我表达和互相交流的重要手段 。在网络社交大潮中,时起时落的各种“梗” , 生动说明了这一点 。而网络文艺往往成为“梗”的原型和来源 。当前,面对不断拓宽的互联网空间和覆盖人群、领域越来越广泛的网络生活,更应生产创作数量更多、用户更细分的网络文艺作品,以滋养网民的心灵 , 增强其精神力量,提高其审美素养,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发现和弘扬蕴藏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生活之美、人性之美、理想之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