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催眠之后,真的让干啥就干啥吗?

一位神秘莫测的催眠师,在路人甲眼前摇晃着怀表,口中念着咒语:“你感觉很困 , 越来越困……”于是路人甲陷入了沉睡,甚至对魔术师言听计从,这就是我们常常在影视作品中看见的催眠术 。
在电影《惊天魔盗团》中 , 四骑士之一的催眠大师梅瑞特不仅能够通过催眠影响对方的感知和记忆,甚至能够催眠几乎整个银行的工作人员,让他们看到了一系列虚假的画面,以掩盖团队成员对银行的潜入 , 最终完成偷窃行为 。
催眠术在大众印象中似乎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魔法” , 这种“魔法”真的能让人失去意识,完全落入催眠师的掌控之中吗?被催眠的人事后会不记得催眠过程吗?催眠师是否确实拥有不同于常人的“魔力”?事实上,这是影视作品的艺术夸张,真实生活中催眠不是这样的 。
什么是真正的催眠?
从心理学角度讲,催眠指的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治疗师往往会通过语言暗示、想象引导等方式,让被催眠者将注意力从外部环境中转移到内在体验中,从而变得更容易接受治疗师给出的建议或改变其思维和行为模式 。
所以,催眠并不是一种神秘或超自然的现象 , 而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状态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历类似的状态,例如沉思、专注、入迷或心流状态等 。
【人被催眠之后,真的让干啥就干啥吗?】当人们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其大脑对接收到的信息处理会更加仔细,心理治疗也会变得更为有效 。因此,催眠治疗常用于处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所以 , 比起影视作品中那种神乎其神的催眠 , 生活中真正的催眠就平平无奇了 。

人被催眠之后,真的让干啥就干啥吗?

文章插图
关于催眠的常见误解
误解1:被催眠的人会任由催眠师控制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催眠往往被用来让人失去意识 , 并且任由催眠师控制 , 无论催眠师说什么或暗示什么,被催眠的人都会无条件听从 。有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有49%的大众认为被催眠的人无法抗拒催眠师的指示 。
但实际上,催眠并不是一种迷惑或控制他人思维和行为的方法 。催眠师的目标是帮助被催眠者在催眠状态下更容易接受引导和建议,以缓解被催眠者的生理疼痛或心理困扰等,而非控制他们 。并且 , 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仍然能保持一定的自我意识,有能力接受或拒绝催眠师的建议或指示 。
很多时候,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催眠都是单方面的操控 , 而在现实中的催眠却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催眠师需要与被催眠者建立信任关系,需要被催眠者的自愿参与和合作 , 如果被催眠者感到不安或不愿意继续 , 他们可以随时中断催眠状态 。
误解2:催眠会让人进入一种特殊的无意识状态
催眠往往被误认为是一种“身体放松的和无意识的特殊状态”,被催眠的人可以深入自己的潜意识中,或者陷入一种类似于梦游的恍惚状态 。
虽然催眠通常会在人们放松的时候进行,但放松并不是催眠的一个必要因素 , 即使在身体不放松的情况下,也能进入催眠状态 。并且,身体放松也不意味着会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只是变得不那么紧绷而已 。
同样 , 催眠也不是一种“无意识的特殊状态”,更不是类似于睡眠或梦游的状态 。事实上被催眠者仍然处于清醒的状态 , 能保持一定程度的意识和感知能力 , 与清醒时一样能观察和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 。
误解3:催眠师想催眠谁就催眠谁
有部分人认为催眠是很可怕的,催眠师想催眠谁就催眠谁 。也有些人认为催眠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东西,只是一种骗术而已,实际上并不存在 。其实 , 催眠是一种治疗技术,部分治疗师称在临床实践中用过这个技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相关研究发现 , 不同的人具有不一样的催眠易感性,即有些人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更能接受催眠师给出的建议 , 而另一些人则对催眠过程和体验较为抵抗 。调查数据显示,易感性高或低的人所占总人群的比例都在15%~20%之间,其他人则属于中等易感性 。
脑科学的研究还发现 , 对比易感性高和低的人,他们在大脑额叶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说明每个人能被催眠的容易程度确实是不一样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