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遭遇不会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二 )



陈欣想一个人冷静思考一下 , 可从销售人员到晨晨似乎都怕她会突然离开 , 甚至连她去厕所都一直有人陪伴在身边 。

最终 , 陈欣没有抵得住销售人员的“连催带逼” , 在对方的“指导”下一步步地开通花呗、信用卡 , 最终凑齐了医美注射项目的8.8万元 。

而陈欣被说服购买的正是注射填充项目 。 没有看到注射材料包装、没有说明操作内容、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 , 甚至没有术前消毒 , 陈欣在简单敷过麻药后 , 就直接接受了注射 。 “注射前 , 护士还要求我吃了一颗布洛芬 , 说是有的顾客比较敏感怕疼 。 ”回想起当时医护不规范的操作 , 陈欣还是感到后怕 。

陈欣注射的位置分别在太阳穴、眉骨和唇部 。 结束短暂的注射过程 , 回到休息室冰敷时 , 她的确看到自己的面部线条变得丰满 , 然而代价却是唇部的红肿和眉骨、太阳穴处的青紫 。

“信任”的生意

在做完医美项目后的第二天 , 望着镜中并没有明显变化的面容 , 陈欣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

在意识到不对后 , 陈欣马上联系医美机构的客服 , 索要发票和病历 , 却遭到了反复搪塞 , 就连询问注射进皮肤的到底是什么材料 , 院方的说法也是一变再变 , 陈欣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 她决定维权 。

但真正踏上维权之路 , 陈欣才发现她手中的“底牌”比想象中更少 。

出于对朋友晨晨的信任 , 她没有怀疑便来到陌生的医美机构消费 , 可机构却利用了这一点 , 连维权证明都没有给她留下 。

有消费者在踏出医美机构后的几个小时内 , 就会察觉到其营销手段并产生怀疑 。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医美骗局” , 便会发现许多网友分享的类似经历 。 一名步入职场不久的女孩 , 每月收入仅5000元 , 却被诱导着购买了近13万元的项目 , 其中包括10万元贷款 。 “没有想到 , 那么多人会合起伙来骗我 。 ”在留言中 , 女孩配了一个“哭泣”的表情 。

陈欣认为 , 对晨晨的信任是自己受骗的重要原因 。

“在被她带去医院做项目之前 , 我对医美根本不了解 , 哪怕身边就有人是医美业内人员 , 我也从没动过去做医美的心 。 ”陈欣说 。

两年间 , 晨晨偶尔会向陈欣推销一些“合作项目” , 通常包括一项美容院内的服务和一项其他机构提供的服务 。 那些项目价格都不高 , 陈欣也曾购买过一次 , 后因那家合作机构交通不便而未能成行 。 当时陈欣只认为这是美容院的正常营销活动 , 直到身陷医美纠纷后 , 在互联网上搜索机构的名字 , 看到了一篇篇的“排雷吐槽” , 她这才意识到 , 美容院的陷阱 , 设下的比她想象中还要早 。

“在日常美容中 , 美容师会收集顾客的信息 , 也会观察顾客的性格、试探哪些顾客比较好说话 , 从而开展下一步的推销 。 有些脸皮薄、怕麻烦的顾客 , 容易成为推销的目标 。 她们在被熟人反复推销时不会拒绝 , 即使后来觉得不太对劲 , 她们也不会执着地维权 , 不会三天两头过来闹 。 ”曾在美容机构工作的何静(化名)说 。

让陈欣“上钩”的是经典的“办卡套路” 。 根据网络上多名消费者的反馈 , “低价体验卡”只是诱饵 , 在消费者进入医美机构后 , 咨询师只会推销价格更高昂的医美项目 , 不掏钱很难脱身 。

何静因受不了欺骗顾客的心理压力选择辞职 。 她表示 , 在之前的店里 , 老板经常强制性将“职业医美托”叫到店里 , 并要求美容师配合“表演” 。 一单2980元的医美套餐 , 老板会拿走至少一半的返点佣金 , 而这高昂的提成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买单 。

一针千元左右的除皱针 , 医院想要在高额的返点后保留利润 , 价格常常要卖到万元 。 “现在大家对医美的了解都多了 , 医美机构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 尤其是不开刀的‘轻医美’项目价格近乎透明 。 医美机构要盈利 , 要么‘新瓶装旧酒’ , 创造新概念包装老项目 , 要么削减成本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 。 ”何静说 。 为了进一步避免麻烦 , 美容机构还会特意瞄准对医美项目了解不多、没有医美经验的顾客 。 “这就是一门‘卖信任’的生意 。 ”何静说 。

这家所谓的医美机构为何由“熟客”带领 , “生客”才能进门 , 何静表示 , 一方面 , 渠道医院可以借“高端隐私”之名包装自身 , 另一方面 , 因不同“代理”能拿到的佣金不同 , 医美项目的价格也不同 , “内部人士”陪同更容易避免产生价格纠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