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中的复兴号是什么意思,高铁写着复兴号的是什么( 二 )


实际上,这几种诞生于“大跃进”时期的内燃机车多少有些仓促,性能和质量仍有改进空间,甚至有几类车型仅仅经过初步试验便消泯于历史长河之中 。“巨龙型”与“卫星型”机车,在60年代经历了新的实验改进,分别拥有了新的名称——“东风型”与“东方红型”,并大规模投入生产 。
早期的东风型机车正面两片玻璃的造型设计颇有拟人的意味,被称为“哭脸东风” 。60年代,东风型机车主要投放到西北戈壁、东北大兴安岭 , 以及川、黔、桂等线路坡度大、长隧道较多的地区,承担着客货运任务 。80年代开始,其客运功能逐步被其他性能更好的机车取代,同时,东风型货运机车也被投入使用 , 加快淘汰老旧的蒸汽机车(如前文介绍的“前进型”机车) 。东方红型内燃机车的型号较多,东方红1型是最早的代表 。它于1966年正式投入运用,是北京-沈阳一线的客运主力 。

高铁中的复兴号是什么意思,高铁写着复兴号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哭脸”东风,大同机车厂试制的ND型0032号机车
21世纪初 , 这两类机车终于完成了运载使命,光荣退休,变成历经沧桑的文物 , 由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 。
与此同时,电力机车也取得突破 。1969年,“韶山1型”电力机车(车型代号SS1,因为韶1与“芍药”读音相似,被车迷称为芍药)投入使用,这是中国铁路使用的第一代国产干线客、货两用电力机车 。韶山系列电力机车,最初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湘潭电机厂共同研制,以毛泽东主席的故乡韶山命名 。电力机车比起内燃机车,其本身不带原动机,依靠接触电流作为能源牵引电动机驱动机车行进,相对更加环保,而且性能更好、速度更快,最大时速能够达到240千米(韶山8型电力机车SS8 , 创下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度,1998年) 。电力机车的使用,加快了电气化铁路的改造与建设,迈开了铁路干线提速的步伐 。21世纪以后,韶山型电力机车逐渐被和谐型电力机车取代,现已全部停产 。
从普快“绿皮车”到复兴号“绿巨人”
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牵引的一长串绿皮列车能够轻松勾起许多人的旅行记忆 。远方传来“呜——”的长响,紧跟着便是车轮与钢轨连接处碰撞发出的“哐当、哐当”声 。车厢内摇摇晃晃,弥漫着泡面的味道,车窗外掠过的旷野与树影,并不令人目不暇接 。绿皮车载着所有人驶向千里之外的城市,也许需要一个昼夜,给人的感觉与其说是出行的媒介 , 倒更像是一段移动中的生活 。
高铁中的复兴号是什么意思,高铁写着复兴号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1461次/1462次列车,是京沪线上最后的普快“绿皮车”,运行近40年依然人气不减 。
当铁路开枝散叶般地在全国交织出细密的网络,一切仿佛按下了加速键,从1997年至2007年,我国铁路一共完成了6次大提速,部分区段列车运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50公里,进入了“高铁时代” 。
行驶在高速铁路上的车辆,也有着新的动力模式,不再依赖蒸汽、柴油、电力驱动“火车头”拖动整个列车的移动,而是整体固定编组,将动力分散在车辆的不同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车组列车”(Powered car train-set) 。如此一来,牵引力更强、制动效果更好、载客量大的动车组,能够实现快停快行,使得客运效率进一步提升,成为高速铁路上极速奔驰的身影 。
高铁中的复兴号是什么意思,高铁写着复兴号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高速列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 如日本新干线系列、法国TGV系列等 。20世纪90年代,我国也开始尝试自主设计动车组,2002年12月建成秦皇岛至沈阳间的客运专线,满足了高速列车运行的条件,同时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DJJ2型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 。不过,该动车组属于实验性质,暴露出一些问题,2006年已经停止运行 。
2007年,在消化吸收德、日、法等国高速列车技术的基础上 , 和谐号CRH动车组(China Railway High-speed)横空出世 。2008年8月1日,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津城际客运专线上大展风采,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飞驰 , 35分钟就实现了城际跨越,也实现了我国铁路技术的跨越 。2010年12月3日,和谐号CRH380A型动车组在京沪高速铁路枣庄至蚌埠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 , 创下了新的纪录 。但是,“和谐号”不同车型标准不统一 , 不能互联互通,提高了运营维修成本 , 在别人的框架上“缝缝补补”,始终会受到一些约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