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版本的抖音,“ 不喜欢 ” 功能同样存在,只是 在大多数时候,用户想要 “不喜欢”一个视频内容,并不容易——先点开分享按钮,再右滑菜单的操作,远比点点屏幕来个“免费双击”,更为繁琐 。
文章插图
但在“长视频”板块灰度范围扩大后,“不喜欢”也终于从幕后走向台前 。
“不喜欢”存在的必要性是,是因为用户的内容消费,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视频内容标签来进行划分,而不是通过视频时长 。
但在用户互动的维度,仅仅通过“免费双击”,在视频类型上或许能判断用户的画像,显然不足以判断用户在视频时长上的偏好 。
值得注意的是,在视频内容赛道日益拥挤的当下,无论是B站还是抖音,已经不同程度出现了以“万字长文”、“深度解读”为噱头的视频内容 。
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前文提及的超长时长“极端案例”,比重正在不断上升 。
创作者“内卷”,于平台而言本来是一件好事 。但对抖音来说则不然 。
一位前字节员工告诉陆玖商业评论,这些“电子榨菜”类视频,在新用户注册之后,会被轮番推荐以进行用户筛选 。一旦某类视频的“完播率”或者“互动率”上升,这类视频被推荐的次数就会更多 。反过来讲,用户的标签与画像也在不断的互动中得以完善 。
其中一些特殊品类,譬如热门IP动漫剪辑、男性向赛事剪辑,在评论区被会称为“XX减速带”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单个视频的时长极长,相比直播切片等商业化内容,用户粘性较大,商业价值相对较低 。
但抖音之所以能保证较高的商业效率,很大程度上也跟视频时长有关 。如果视频内容在5分钟以内,用户在单位时间内就能刷到更多内容,诸如直播间、带货视频等内容就能得到更高频次的展现 。
不过,由于抖音整体用户数量较大,长视频的需求必然也存在 。但为了保证主站短视频的商业变现效率,长短视频板块进行切割与分流,是随着时间推移与内容生态丰富,必然发生的事情 。
并且,长视频与短视频,同样也存在两套变现逻辑:短视频可以有直播带货和信息流广告,在长视频板块足够成熟之后,被“优爱腾”玩出花来的贴片广告,未来在长视频板块出现,也并非不可能 。
对抗固化,与求变的抖音
有人说,字节是 “最不需要”做大模型的公司 。
因为大模型的底层技术,是NLP和机器学习 。而机器学习在过去十年最主要的应用,就是算法推荐 。
字节的算法推荐,在国内是毫无疑问的头部,最直接的体现,是字节在国内一骑绝尘的互联网广告收入 。而实现这份收入的主要产品,就是抖音 。
从这个意义来说,抖音可能是目前商业化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大模型” 。只是这个模型,更多是通过代码、命令行、算法等机器语言驱动,而非自然语言驱动 。
但在这套系统运行七年后,抖音也从单一的娱乐短视频,逐步扩展到电商和本地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长视频内容也在抖音生根发芽,并形成一套自我循环的生态 。
抖音并非没押注过中长视频,西瓜视频如是,青桃和抖音精选亦如是 。不过,在脱离抖音流量灌注之后,最终都变得不温不火 。
另立“长视频”板块这件事,某种程度上和本地生活的“同城”板块类似,都是根植于原有内容生态再进行细分服务 。后者已经跑通,前者未必不行 。
抖音作为流量分发的中心,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改变规则和算法,改变流量的走向,这可能是“不喜欢”的深层原因之一 。
从“外部创业”到“内部求变”,固然可以视作降本增效的一环,但在事实上,却成为抖音自身内容生态改革的契机 。
这种改革,曾经无数次在抖音内部发生 。这个以算法推荐为基底的“综合游乐场”,在成功建设了电商“小卖部”和本地生活“美食城”之后,再建起自己的长视频“电影院”,在逻辑上比“售楼处”更顺滑,也更容易成功 。
【抖音的新一波“灰度测试”】
推荐阅读
- 抖音生活服务拓展团购配送业务:9月新覆盖24个城市,共上线30城
- 什么是抖音矩阵系统
- 重拳出击,抖音正式叫停这两类行为
- 压甘蔗的小窍门 压甘蔗的机器
- 28年前,布丽吉特下课后亲吻了17岁的马克龙,扰乱了少年的芳心
- 35后才明白的职场真相,早点看懂就少走很多弯路!
- 一只榴莲顶三只鸡
- 高考菜谱防油腻
- 吃豆腐 给你一个好心情
- 秋季钓草鱼的5个促开口方法,钓草鱼可连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