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姐”到“流落街头”,49岁的董卿,为何沦落到这样的一下场( 二 )



董卿临危不乱的整理了一下思绪 , 准备开始说长达二分半的结语时 , 耳麦里再次传来导演的声音“不是二分半 , 而是一分半” 。
听到这句话的董卿仅仅只是停留了一秒 , 随后便加快了语速 , 准备说结语 , 没想到意外再次发生 , 导演非常不好意思的说“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 。

只见董卿脸上依旧保持着熟悉的微笑 , 看不出任何慌乱的神情 。
用“欢乐的笑”“奔波的苦”“感动的泪”三个排比句将晚会气氛推向了高潮 , 也顺利的将大家的欢呼声做到了与零点的钟声一同响起 。

这次元旦晚会的神级救场 , 让董卿稳坐“央视一姐”的宝座 , 同时也成就了央视“黄金三分钟”名场面 。
董卿在短短的几十秒内相当于出了三篇结语稿 , 并且还做到了收放自如 , 这不仅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 , 还需要充足的文化底蕴 。

董卿在知识储备量方面大家有目共睹 ,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诗词歌赋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 名著典故随便一部她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
另外每一期的开场词都是她自己编写 , 那一句句话语犹如春风化雨般晕染了诗词大会的舞台 。

但即使拥有让大家如此羡慕的的文化底蕴 , 她还是会感到无比的自卑 , 这与她从小教育有关 。
董卿的自卑来源于她的父亲 。 从小父亲就对她灌输了一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信念 。

所以父亲对董卿非常严厉 , 不仅不让照镜子 , 还不让她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 , 每天除了看书背诗 , 还要坚持早起长跑 。
每到寒暑假就给亲戚朋友打电话 , 询问有没有兼职可以做 , 不光锻炼她的自主生活能力 , 还让她对金钱有了一定的概念 。
到报考大学时 , 董卿第一次忤逆了父亲 , 报考了艺术类学校 。

但天公不作美 , 大学毕业后的董卿被分配到了浙江话剧院上班 。
由于当时的话剧需求量不是很大 , 导致大家整天都不知道该干什么 , 一个月都不一定有一场演出 。
就在这时 , 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的消息传出 。 董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 没想到这次报名导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

为了离家近一点 , 董卿从浙江电视台辞职 , 去了上海东方电视台 。
这个过程让董卿看清了社会的现实 , 自己学历不高 , 工作能力不出众 , 也就说明晋升空间不大 。
董卿随即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 辞掉工作 , 选择去上学提升自己 。

当时去电视台工作是多少人羡慕不已的 , 可是董卿说辞就辞 , 没有丝毫的犹豫 。
这次学业完成后 , 董卿首次主持了独属于自己的栏目 , 以自己独有的主持方式 , 妙语连珠的串场发言 , 让不少观众记住了这个温柔大方的主持界新星 。
之后董卿没有骄傲自满而是选择再次进入学校深造 , 这次学习让她获得了主持界中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
这个重要奖项让董卿获得了进入央视工作的机会 。 她事业的第一春即将到来 。

进入央视后的董卿越发努力 , 永远是最早到最晚走 , 一步一个脚印从主持小栏目到主持春节联欢晚会 。
董卿用了三年的时间站到了“最高的舞台” , 一站就是十几年 , 用她的才华一次次征服大众 。

是父亲优秀的教育成就了现在的董卿 , 父亲带来的自卑感让董卿化为了动力 , 促使她不断向前 , 努力在央视成长 。
董卿最后如愿到达了“一姐”的位置 , 同时也让大众深深的记住了她 。
这导致董卿每次缺席春晚 , 大家都会拿她与其他主持人做比较 , 同时也会好奇什么事情让董卿放弃了这么重要的主持 。

原本大家还没有多在意 , 突然董卿开始减少节目主持 , 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 , 直至最后消失 。
就是这次“销声匿迹”让董卿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瞬间崩塌 , “央视一姐”会不会从此跌落“神坛”?


美国产子被打上“虚伪”标签
在大家发现董卿固定主持的节目换人后 , 纷纷在网上讨论起来 , 有的说董卿被雪藏了 , 有的说董卿要让出“一姐”的位置 。
众说纷纭时 , 董卿给大家的回复是她要去国外进修学习 , 这才没有让舆论继续大肆发酵 。

可是一年后当董卿带着《挑战不可能》回归大众视野 , 一则重磅消息也随之而来 。
有人爆出了一组照片 , 素颜的董卿在给一个孩子买衣服 , 孩子在车里被保护的很好 , 照片一出 , 瞬间炸开了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