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漂的精髓在于找底,饵料重量决定调目,鱼口决定了钓目

调漂的精髓在于找底,饵料重量决定调目,鱼口决定了钓目

文章图片

调漂的精髓在于找底,饵料重量决定调目,鱼口决定了钓目

文章图片

调漂的精髓在于找底,饵料重量决定调目,鱼口决定了钓目

调漂有个著名的找底公式 , 大致是这样描述的:钓目=调目-双饵重量 , 这个钓目指的是钓浮的钓目 , 也是钓底的最灵钓目 , 通常在钓底时只出现在“理论”上 , 因为状态是下饵即将触底 , 上饵正在悬浮的状态 。 公式看起来没用 , 但是用来找底就非常适用 。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钓目>调目-双饵重量 , 钓组必定是触底的 , 这样找底公式就好理解了很多 。

【调漂的精髓在于找底,饵料重量决定调目,鱼口决定了钓目】举例来说 , 空钩半水调6目 , 调整好浮漂之后挂上2个饵料 , 看看此时浮漂的目数 , 假设浮漂被压下了4目 , 也就是此时漂尾只露出2目 , 那么我们挂上双饵找底 , 当钓目开始大于2目了 , 钓组就开始触底了 , 也就是说找到底了 。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2个要点 , 第一是调漂需要考虑饵料重量 , 不是想钓多少目都可以钓多少目 。 比如说还是空钩半水调6目 , 挂双饵之后浮漂露出4目 , 那必须钓4目多点才能确保钓组是触底的 。 第二就是如果饵料很重 , 调几钓几钓组必定是触底的 。 比如说空钩半水调6目 , 挂双饵之后浮漂漂尾全部被拉入水中 , 那钓多少目钓组都是触底的 。

可见饵料如果很重 , 调漂就会非常简单 , 比如搓饵钓鲤鱼、青鱼时 。 如果饵料的重量适中 , 最好称饵重 , 这样才比较方便找底 , 比如搓饵钓鲫鱼时 , 因为鲫鱼饵料比较注重状态 , 通常比重都比较小 , 相同大小的饵团鲫鱼饵料会轻很多 。 或者挂1、2颗玉米粒钓鱼 , 也最好称下饵重 。 如果饵料很轻 , 那调漂就会比较麻烦 。 还是空钩半水调6目 , 挂双饵之后浮漂还剩下5目 , 双饵重量仅仅只有1目 , 比如蚯蚓、红虫、拉小饵钓鲫鱼时 。

这里还有一个区间的概念 , 空钩半水调6目 , 挂双饵之后浮漂剩下1目 , 那1-6目之间都可以作为钓目 , 可以根据鱼情变化调整钓目 , 可调整的区间很大 。 同样的 , 如果挂双饵之后浮漂还还剩5目 , 那5-6目作为区间 , 这个区间明显小了很多 , 调漂的难度自然极大 。 比较好用的方法就是调低钓高 , 因为只要钓目比调目高 , 钓组必定是触底的 。 钓目比调目高多少 , 这要看鱼钩重量 , 这个就是无钩调漂的公式了 。 钓目=调目+双钩重量时 , 双钩躺底、子线弯曲;钓目>调目+双钩重量时 , 铅坠开始触底 。 根据以上内容 ,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饵重决定调目这个说法了 。

钓目的高低是如何确认的呢?跟调目、钓目、饵重都有关系 , 首选需要充分考虑饵料重量 , 想要钓低目 , 调目就不能高 , 想要钓高目 , 调目就不能低 。 那鱼口决定钓目 ,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调漂、找底 , 肯定是先找到底 , 根据调漂公式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底 。 但是找到底之后就能确保较高的中鱼率吗?明显也不是 , 想要较高的中鱼率 , 需要一个找口的过程 , 方法就是调整浮漂座的位置 , 改变钓目的高低 , 本质上也是改变钩饵、子线在水下的状态效果 。 以调四钓二为例 , 来总结下找底、调目、钓目的关系 。 半水调4目 , 挂双饵之后浮漂剩下2目 , 那我挂双饵找底 , 2目多点时就到底了 。 有鱼口 , 但是空枪较多 , 明显是钓太灵了 , 上拉浮漂钓钝一些 , 一直到3.5目时才有较高的中鱼率 。

这里的钓2目 , 可以理解为找到底的目数 , 也可以理解为预设一个到底的目数 , 先找到底 , 再根据中鱼率情况微调 , 最重的钓目是多少 , 完全是鱼情决定的 。 敬请关注收藏点赞 , 每天准时更新 , 谢谢各位钓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