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观影《长安三万里》,这些知识得懂,否则越看越迷糊,白花票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原本我以为 , 国人仅仅是不懂足球而已 , 现在才知道 , 国人也不懂唐诗 。
自《长安三万里》热映以来 , 看了许多相对比较专业的影评 , 发现一致哑火 , 似乎无从下笔 。
原因很简单 , 如果从文化和历史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 , 似乎很难讲得透 ,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 讲讲画面、讲讲构图 , 比如头大腿短的Q版风 。
猜想影评人也是想要讲剧情的 , 但168分钟的影片追下来以后 , 发现并没有演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 仅仅是高适的一段回忆和“安史之乱”爆发的因果 , 涉及的人物倒是不少 , 但基本就是一锅“乱炖” 。
片中涉及到的唐诗也是如此 , 没头没脑 。
尤其看到李白放声高吟《将进酒》 , 许多人大呼“超燃”时 , 我就知道 , 他们不过是为了“唐诗情怀”买一次单 。
甚至 , 许多人连“将”字的读音都咬不准 。
其实 , 如果把影片中的《将进酒》换成《江上吟》 , 许多观众还是会觉得超燃 , 毕竟视觉冲击带给人的震撼是文字无法比拟的 。
终究 , 电影看的是效果 , 读诗读的是感受 。
《长安三万里》这部片子很讨巧 , 选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唐诗 , 勾起了观众的“古典浪漫主义”情怀 。
同时又错位拼接了高适与李白的友谊 , 让观众觉得 , 能在一部电影里看到这么多唐代传奇诗人 , 又读了那么多诗 , 太值票钱了!
问题就在于 , 影片中的历史混乱、唐诗混乱 , 以至于内行人看不出门道 , 外行人还看不出热闹 。
总之一头雾水 。
比如说 , 高适和李白的交集 , 基本属于杜撰 , 他们俩仅仅是“梁园题壁”那次和杜甫一起喝了点酒 , 聊了聊人生 。
之后直到“安史之乱”爆发 , 李白向高适求救才再次有了联系 , 期间杜甫和高适倒是往来频繁 。
更为离谱的是 , 李白对“黄鹤楼”有情结在 , 却非要扯上高适 , 并标榜出长安梦、大唐梦 。 观影的时候还听见有观众说 , 崔颢的《黄鹤楼》其实就是李白写的……这样的“阴谋论”不太好吧!
崔颢工于诗 , 诗风同样旷达奔放 , 笔下经典颇多 , 写出《黄鹤楼》不足为奇 。
况 , 崔颢卒于公元754年 , 此时安禄山还没有反 , 而崔颢任监察御史前曾游历天下 , 他在黄鹤楼题诗最晚也要天宝初年 , 更有可能是作于开元年间 。
这些混乱的时间线 , 很让人摸不着头脑 , 完全没考虑历史背景 。
比如李白带着高适去找孟浩然 , 岑勋、元丹丘、崔宗之、杜甫、高适、李白黄河边酣醉 , 李白、王维匆匆一面等 , 完全就是架空 。
一些诗出现的时间点也不对 , 一部分要许多年后才问世 , 比如阁中宴饮 , 岑参所吟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就作于安史之乱后第二次出塞 。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 , 李白入狱到底是谁救的?真的是郭子仪吗?
如果不是 , 高适就要背上“不义”之名 , 他和李白的深厚友情就是乌托邦 , 情怀的泛滥而已 。
在欧阳修、宋祁等人所撰的《新唐书·李白传》中有载:
安禄山反 , 转侧宿松、匡庐间 , 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 璘起兵 , 逃还彭泽;璘败 , 当诛 。 初 , 白游并州 , 见郭子仪 , 奇之 。 子仪尝犯法 , 白为救免 。 至是 , 子仪请解官以赎 , 有诏长流夜郎 。 会赦 , 还寻阳 , 坐事下狱 。
推荐阅读
- 苏有朋调侃周迅: 我能演《不完美受害人》成功吗? 周迅回复超好笑
- 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用作品骂人不可任性!
- 《曾少年》这是我看过的“三观最不正”的大结局
- 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能上热搜?因为,底层大众被唤醒:要拿回自己的尊严!
- 《聊斋志异》里的罗刹海市篇讲什么?
- 罗刹海市之前,我们低估了刀郎的《如是我闻》,涵盖金刚经全文
- 陈坤追《不完美受害人》气得质问周迅董洁, 理由也是让网友笑翻
- 《封神》躲过费翔,却被这6位演员圈了粉,这才是内娱该有的审美
- 《罗刹海市》全网播放破10亿,刀郎名下企业均已注销!
- 《变形记》女主梁小友官宣怀孕,因颜值高被称神仙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