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为证】寿珠小叙

【馆藏为证】寿珠小叙

文章图片

【馆藏为证】寿珠小叙

文章图片

【馆藏为证】寿珠小叙

文章图片

【馆藏为证】寿珠小叙

文章图片

【馆藏为证】寿珠小叙

文章图片

【馆藏为证】寿珠小叙

文章图片

【馆藏为证】寿珠小叙

文章图片

【馆藏为证】寿珠小叙

文章图片

本文来源于 古玩那点事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元前四世纪 , 两千三百年左右 , 相当中原战国 , 在亚历山大烧毁的古波斯遗址出土 , 由芝加哥大学东方博物馆在伊朗发掘 。 古波斯帝国 , 由居鲁士大帝创建 , 也称阿契美尼王朝 , 公元前539年 , 居鲁士大帝率领的波斯大军攻克巴比伦 , 至公元前525年 , 波斯皇帝岗比西斯二世攻克古埃及 , 波斯第一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 , 包括今天的埃及、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 。

寿珠 , 芝加哥大学 , 东方博物馆:






初见寿珠 , 只知它是镶蚀珠子 , 不知道来龙去脉 , 但莫名喜欢 。




尤其这颗 , 胖墩墩的 。 天性就喜欢敦厚的东西 。 家具、日用物件、男人、品格……敦敦实实 , 让人心安 。



珠子的命运也像人一样 。 比如你的青春期 , 那对异性敏锐的触觉刚刚伸出来 , 正好在那个城市、那个行业、那个阶层 , 于是遇到那个人 。 只要这当中的某一点有小小变化 , 你遇到的完全会是另一个人 。 而你的命运 , 会有所不同吗?大命运也许不会有太大改变 , 小命运肯定有大的不同 。

这颗珠子 , 在两千年的岁月里 , 被各种人珍爱、遗失、保存、转卖……我拿回来后 , 觉得它像个家人 。 有时躺在沙发上 , 一看就是一个下午 。

“寿珠”是很后来的名字 。 回到最初 , 公元前两三百年 , 我们这里正是激越绚烂的春秋战国时期 。 那时 , 印度河谷的先民制作出一种特殊的珠子 。 他们先将玛瑙珠蚀化成黑色或深色 , 再涂上网格状的白线 , 通过加热等程序 , 定形为带有一定图案的珠子 。

很多专家认为 , 这种珠子就是西藏天珠的前身 。 它的工艺及图案 , 对后来天珠的产生及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 在西藏及雪域诸国 , 这种珠子就叫“印度天珠” 。 至于印度天珠身上的图案含义 , 已经没人能说得清楚 。 公元前两三百年 , 正是印度河谷风起云涌的时代 。 亚历山大大帝的部队刚刚撤出印度 , 却留下古希腊文明的星星之火 。 孔雀王朝在混乱中崛起 , 到了阿育王时期 , 到达辉煌的顶峰 。

庞大帝国中 , 宗教派别繁多 , 有数不清的“神” 。 大的宗教除印度教、耆那教外 , 阿育王感念自己率领军队开疆拓土过程中的残酷杀戮 , 皈依佛教并把佛教立为国教 。 他把佛祖舍利分给各个国家 , 在世界上建立84000座寺塔 。 这种塔形似宝箧 , 內藏印经 , 故名“宝箧印经塔” , 又叫阿育王塔 。 2001年雷峰塔地宫开启时 , 我们曾一睹千年前吴越王效仿阿育王所造的“阿育王塔” 。 而在孤山南麓的中山公园 , 那个样子怪怪的“武亭”即是“阿育王塔”的模样 。

我私下揣测 , 在佛教被强势国王推为国教的年代 , 产生了这种形制的珠子 , 这其中会不会有关联呢?你看 , 白色网格纹 , 多么像佛教的袈裟图案 。 袈裟一小片一小片缝缀而成 , 像一块块的田 , 所以又叫“福田衣” 。 意为永断烦恼而作良田 , 在良田上长菩提之道 。 而正是这良田一般的白色网格纹 , 传入我国后 , 被解读成龟壳图案 , 在我国的文化中 , 龟象征长寿 , 这种珠子理所当然被叫做“寿珠” 。

从一颗寿珠 , 反映出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在收藏古珠时的心态 , 也看出世界各地文明时空的差异 , 以及交流融合 。 这一颗寿珠 , 辗转两千多年 , 如今来到我的府上 , 我当然要好好安置它 。 找出我最珍贵的迷你鼓珠 , 红色 , 一颗颗精光滟滟似乎有声音似的 。 几千年来 , 这声音不但毫不减弱 , 反而能量越来越足 。 暖洋洋的喜气 , 把周围的生活都照亮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