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签名额价值百万,K-Pop签售会到底有多赚?( 四 )


结语
回过头来看,K-Pop艺人此番大举进驻内地开办签售会,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中输销量不断攀高所影响 。
【中签名额价值百万,K-Pop签售会到底有多赚?】疫情三年,K-Pop对中出口专辑年年走高,仅在去年,中国市场便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K-Pop专辑出口国,高达5133万美元;而根据韩联社报道显示,仅在今年4月份,K-Pop专辑对华出口额便已经达到525.8万美元,同比猛增98.2%,这也是因SEVENTEEN新专辑在内地大卖超过200万张;截止到今年4月,K-Pop专辑对华出口额也已经超过1898.1万美元,同比大增195.7% 。
这也表明,K-Pop艺人如若想要增高实体销量,中国市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诱惑”中国消费者甘愿成为“韭菜”,也就成为了K-Pop所需要攻克的难题 。因此,线下签售会的来势汹涌也就不言而喻 。

中签名额价值百万,K-Pop签售会到底有多赚?

文章插图
“我们其实就是在经纪公司和平台制定的一套游戏规则里计算合理差值,一方面为偶像则的销量记录添砖加瓦,一方面也是在利用签售会来满足自己见到偶像的愿望,还有在粉丝圈层里拥有一定特殊身份的小小虚荣心 。”
而NANA并不认为这是利用粉丝经济“割韭菜”,“其实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粉丝)需要的是情绪价值的反馈,选择的都是自己认为需要的方式,白嫖粉丝也不在少数 。”
换言之,签售会也算得上是盲盒经济的另类演绎,即便粉丝抱有的是赌博心理,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满足了粉丝的精神需求、社交需求,其所带来的惊喜感与满足感,是粉丝所渴望的精神消费 。
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激发了一定的市场活力,对实体专辑销售带来可持续性的发展空间,并带动二手交易市场的繁荣 。
不过,这也令签售会不免带有一定的金融属性,令粉丝在过度投机中承受超出想象的泡沫风险,诸如小卡炒不动、专辑市场过度饱和二次销售卖不出等,在信息差中被追涨杀跌 。
作为一门被赋予新生的生意,签售会因其粉丝经济的关联属性产生巨大利益,但一昧掏空粉丝、难以建立合理的抽选机制,也是对受众热情的消耗 。如何保证受众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实现情绪价值的正向回馈,而不是助长灰色产业链形成长久之姿,是行业所需要解决的 。
毕竟,站在被“大肆围攻”的内地偶像市场中心来看,也是时候进行签售会本土化的再创作新模式,韭菜也不是自行才能生长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