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轮到64岁杨丽萍“翻车”?秃毛孔雀舞一出观众直呼辣眼睛( 二 )


演员们在舞台上的表演 , 基本就是脸贴脸 , 一整个亲密无间 。
感觉这要不是台下还有几万双眼睛盯着 , 下一秒 , 这两位演员就要当众“打野战”了 。

照片一出来 , 网友们的攻击也随之而来 。 纷纷觉得现在杨丽萍的孔雀舞 , 变味了 。
根本就是在靠着擦边 , 博流量眼球 。 完全没有当年 , 孔雀舞唯美的韵味所在了 。
也有网友表示 , 这就是艺术、这就是美 。 觉得这些下流、肮脏的人 , 是因为带着龌龊的眼睛看 。

正所谓 , 你的心是脏的 , 你看什么都是脏的 。
也因此 , 网上的评论开始就艺术的边界这个话题 , 发起了讨论 。
面对网上如此两极分化的评论 , 杨丽萍本人也进行了回应 。

她表示在编创这段舞蹈、以及涉及演员造型时 , 没有意识到会引发争议 , 并且坚信舞蹈是一种自由的表达艺术形式 , 不应受到过多的束缚 。
也跟那些在网上攻击这段舞蹈的人说 , 应该要走进剧院 , 从头开始观看 。

因为网友爆出来的自摄片段 , 只是这个舞剧的其中高潮片段 。 而整个舞剧 , 讲述的其实是两只孔雀相识、相知、相恋 , 最后为了彼此付出生命的故事 。
并非像网上所描述的那样 , 纯粹是肉欲表现 , 为了擦边而擦边 。

反而是有合理的故事情节脉络在 , 只看一个片段就发表意见 , 未免有点断章取义 。
面对杨丽萍本人的回应 , 网上的评论分化的更加明显了 。
毕竟艺术大师都发话了 , 而且从各个维度来说 , 这段话的发言都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

越来越多的网友表示理解 , 并且支持舞者自由化 , 舞蹈自由化 , 不应该被约束 。
纵观事情的发展 , 网上从单纯讨论造型是否雅观到杨丽萍本人的创作意图是否变味 , 再到艺术的边界与分寸感 。

这些话题焦点的转变 , 其实是暗含了网民们对艺术理解的转变 。
所以 , 所谓的艺术边界感究竟是什么呢?
在杨丽萍的发言中 ,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她眼中的艺术 , 是绝对自由的 。 就如同她表现的在自然中的动物 , 孔雀那样 。

他们不受约束 , 一切行为、情感发乎于动物的本能和天性 。
只是她通过肢体及舞蹈动作 , 以及舞蹈服饰 , 力求把这种天性都尽可能的展示给大家 。
从她的角度来看 , 这是一种对艺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敬畏 。

要知道 , 还原这些动物的特质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 那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积累、创作才可以达到的标准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杨丽萍绝对是一个伟大且无私的艺术家 。 但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 从社会传播的角度来看 。

这个艺术的感觉 , 可能就变味了 。
杨丽萍努力达到了艺术的最高标准 , 她通过举办演出、巡演的方式 , 希望能把更艺术化的东西让更多人看 , 让更多人喜欢 。

可大多数的公众追求的并不是绝对自由 , 只是相对自由 。 因为我们是人 , 生活在有着严格制度 , 与道德要求的社会之下 。
我们天然的在脑内有着很明确的道德底线 , 一旦一些事情凌驾于这个底线 。 就会开始引起人本能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不适 。

所以 , 在这个代表着艺术之美的舞蹈问世的时候 。 大多数人的第一光感 , 是觉得这是在打擦边球 , 这是在打着艺术的幌子贩卖“性感” 。
所以说 , 艺术的边界感在于自私!

从艺术的创作本身来说 , 都源于个人的追求与喜好 。 它本来就是一个个人行为 , 之所以被大家追捧 。
是因为个人行为 , 逐渐有了影响力和号召力 , 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加入 。 这个个人行为 , 就变成了一个大众行为 。

可艺术一旦上升到大众行为 , 它就会变得很脆弱 , 经不起任何的批判 。 而面对批判 , 一开始的创作者是没有权力发声的 。
因为是你主动的把批判的权力 , 交给了社会大众 。 那么你必然要接受 , 大众对作品本身好与坏的所有评价 。

当然 , 也有人会说 , 如果艺术的边界干在于自私 , 那就不会有艺术流传下去 , 人类的文明又该如何创新、如何延续呢?
其实担心这点的朋友们 , 完全是多虑了 。 因为艺术本身就是矛盾的 , 它自私 , 却也渴望被人分享和欣赏 。

不然 , 那些艺术大师为什么要不断的推出新的作品?
因为在这条自私的道路上 , 它渴望找到同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