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欧美航空领域的法规不会有太大区别 。你在德国坐飞机或者在美国坐飞机,你应该不会询问其法规是否不同,因为它们最终都要保障安全 。对AI技术也是如此,行业内很多事情在不同地区都是相似的 。
坦白说,没有任何人完全了解AI技术到底会如何影响人类的权利 。因此,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是,管控风险的时机——你要现在就插手控制风险,并早早地设置限制和标准?还是要等一段时间,看看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然后再进行监管,出台一些限制?
欧洲通常是前者,而美国在这方面则更有耐心 。美国喜欢的方式是“不要着急,让我们看看它会如何,我们先允许创新,等有问题时再去解决它” 。这是因为美国在决定行动时往往也非常迅速 。我们已经看到金融危机后,美国改变事情的速度有多令人惊讶 。这也符合美国愿意放手观察的做法 。
第一财经:美国的治理方式对商业更友好吗,这是否意味着反监管的立场?
埃夫根尼奥:我不认为如此,因为商业是需要监管的 。如果人们认为产品不安全,他们就不会购买产品 。即使在市场竞争方面,商业也需要监管 。
总的来说,我认为没有人不需要监管 。即使是科技高管也在说“监管我们”,最近美国参议院对OpenAI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Sam Altman)的听证会就是如此 。他们知道,如果没有监管,人们将不信任技术,就有可能失去创新和进步 。监管并不反创新,监管也可以支持创新,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
但另一方面,监管的确也会减缓创新,当它增加了竞争难度,给一些小企业、投资和退出机制大大增加做事成本时尤其如此 。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导致了小企业成本骤增,其中大多是欧洲初创公司 。这最终帮助美国大公司获得了竞争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结果与欧盟的目的恰恰相反 。
关键之处在于,我们要理解,第一,没有完美的法规;第二,做事要平衡成本,这个成本可能是小企业的竞争,或是终端消费者的信任和安全 。当你必须平衡各个因素,你无法一次得到最优解 。你只能从某个地方着手,然后不断迭代更新、迅速响应 。“边走边学”才是最重要的 。
第一财经:但严格的监管可能会对商业和进步造成损害 。我们应该如何在监管和创新之间掌握好平衡?
埃夫根尼奥:首先要明白,我们不会一次就做对,我们需要时间来矫正 。因此,重要的是建立好的流程和体系,以便我们快速学习和更新 。我们必须尽量思考我们未来能多快地适应它,而不是一直纠结今天该怎么做 。
第二,我们必须了解问题的本质 。例如,监管的成本有多高?成本不一定是金钱,也可能是可及性,比如一些公司可能因此无法获得数据或人才 。
我们必须要理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应用,或不同的背景知识,我们必须有基于AI资源的视角,了解人才、数据、计算、补充技术和资产的可用性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可以就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做出更好的决定 。
我们不能出于恐惧而监管,这是不充分的,也是不正确的 。它应该是一个持续学习的体系,有一个能够快速吸收和修复的路径 。
同样,监管中必须有不可跨越的红线 。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中就规定了不可发展的部分,比如不可用于社会评分 。
【专访欧洲工商管理学院AI专家:“AI监管将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还必须考虑需要配套发展的生态体系,比如保险 。举例来说,如果由于人工智能而发生事故,谁来支付相应的赔偿 。
在监管上,我们无法一次就做到最好,这将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
推荐阅读
- 工商银行办的etc怎么注销掉
- 吴幸美|吴幸美接受港媒专访——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好
- 工商银行优盾网银怎么用
- 工商银行黄金买卖如何操作的
- ella|陈嘉桦接受专访,曾担心压力大,不愿参加《乘风2023》
- 黄秋生|黄秋生:我的祖宗是欧洲人,国家原则问题与我无关
- 春招|中国工商银行公开招聘,上岸后薪资待遇不低,却很难留住大学生
- 杨蕾|杨蕾带父母逛欧洲,司雯嘉拉着母亲拍合影,曹可凡和母亲太像
- 纪敏佳|纪敏佳:接受央视专访,从头到尾不提8年前改的新名字“纪丹迪”
- |TVB知名女星退圈三年后现真身,状态爆棚星味浓,已移民欧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