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刘德华与黄家驹,一对好友,用不同的方式讲述殊途同归的结局

刘德华|刘德华与黄家驹,一对好友,用不同的方式讲述殊途同归的结局

文章图片

刘德华|刘德华与黄家驹,一对好友,用不同的方式讲述殊途同归的结局

文章图片

刘德华|刘德华与黄家驹,一对好友,用不同的方式讲述殊途同归的结局

文章图片


刘德华在圈中的好友很多 , 这是一定的 。
黄家驹在圈内的好友不多 , 但刘德华是其中之一 , 这也是一定的 。
关于二人的友谊 , 只列举两三事 。

黄家驹进入音乐圈的时间比刘德华长 , 至于二人什么时候成为好友的 , 不得而知 。
但80年代底 , 刘德华曾专门唱歌给黄家驹听并向他请教 , 家驹在听完之后很惊讶 , 虽然刘德华进入乐坛也有三年多时间了 , 但是很多音乐上的技巧他还没掌握 。
第二件事 , 当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天若有情》上映前 , 黄家驹为好友创作了电影除袁凤瑛演唱片尾曲《天若有情》外的其他三首歌曲(如果算上国语版 , 就是六首) 。
BEYOND曾试图融入圈子 , 1991年 , 他们接了一档暑期节目——《BEYOND放暑假》 , 好友刘德华作为其中一期的助阵嘉宾 , 五个人将不做作的兄弟情展示得很充分 。
所以 , 当1993年家驹在香港出殡时 , 作为好友的刘德华赶往灵堂送他一程 , 那脸上的悲伤难过 , 让人心痛 。
虽然二人的关系很好 , 但是你会发现 , 刘德华几乎是以黄家驹最“鄙视”的方式成了演艺界的“神话” 。
而黄家驹 , 也用他超脱于时代的前瞻性 , 最终成了迟来的“传奇” 。
何出此言呢?请听笔者剖析 。

作为一直视原创为生命的黄家驹 , 在他做音乐的近10年 , 是从不改编或“裁缝”他人作品的 。
即使他受到新艺宝唱片高层的压力 , 从1988年开始将摇滚变成颇为商业化的流行摇滚 , 他和他的BEYOND也没有向更流行的“异域风情”妥协 。
改变的结果是 , BEYOND更受欢迎了 , 他们成为劲歌金曲和中文金曲的常客 , 日子也比之前宽裕了 。
但是 , 让BEYOND不能忍受的是 , 带着港味的原创作品居然不能跟“舶来品”一较高下 。
《祝福》、《夕阳之歌》、《每天爱你多一些》、《分手总要在雨天》 , 那几年的金曲金奖 , 其他地区的改编歌曲获奖率超过70% 。
而每年的十大劲歌金曲和中文金曲 , 其他地区的改编歌曲入围的概率接近50% 。
这样的结果是 , “别人的”歌曲受欢迎、能卖钱、好得奖 , 越来越多的歌手开始走“捷径” , 在引导了“舶来”潮流的同时 , 也深深伤害了港乐原创音乐人们的积极性 。
虽然港乐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包容和兼收并蓄 , 但一个地区如果少了基于本地文化的原创 , 就像一家科技公司没有了创新精神 , 未来会很危险的 。
【刘德华|刘德华与黄家驹,一对好友,用不同的方式讲述殊途同归的结局】当片山圭司、桑田佳佑、玉置浩二、中岛美雪等人的音乐在香港流行时 。
是林敏怡的改行 , 是蔡国权、郭小霖的减产 , 是伦永亮、卢冠廷的彷徨 。
与此同时 , 李宗盛、小虫、陈志远、李子恒、周治平、陈进兴、殷文琦他们 , 越来越得到业内的认可 。
当传统歌曲的时代过去 , 当新音乐的浪潮来临 ,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 王治平、陶喆、周杰伦、王力宏他们 , 带着台湾流行乐 , 遏制住了日流、韩流 , 而港乐却变得那样熟悉而陌生 。

新千年以后的醇正港乐 , 你听过几首?
新千年以后的劲歌金曲金曲金奖歌曲 , 又有哪几首在传唱度上能跟《焚心以火》、《离开以后》相比 , 更不用说《一起走过的日子》、《男儿当自强》这样的歌曲 。
当然 , 黄家驹没有在当时成为港乐的“王者” , 除了他乐队主唱的属性外 , 还跟他和他的BEYOND不愿意“媚俗”有关 。
一个跟经纪人都不能把关系搞好的乐队 , 又怎么能跟公司高层、跟整个圈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你愤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而郁郁寡欢 。
别人却因为服从公司的安排、拿到更好的资源、得到更多的宣发 , 加上情商在线 , 成为了时代的宠儿 。
一时之成败不是盖棺定论 , 当黄家驹30多年前创作的《大地》、《海阔天空》、《光辉岁月》、《喜欢你》今天依旧播放率不减时 。
黄家驹没有“一刹那的光辉” , 但是他可能会“永恒” 。

再说黄家驹的好友刘德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