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原文 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的两首诗(郭沫若的两首原诗)原著 , 历史学家A Sir2021-06-04 17:04
全国人才辈出 , 他们的诗词和人气会流传上百年 。
1936年10月19日 , 鲁迅先生因旧病复发 , 于5时25分逝世 。这个消息立即刊登在各大报纸上 , 比王先生小11岁的郭沫若惊呆了 , 就在他最尊敬的作家高尔基去世后4个月 。他不愿相信甚至不敢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 压抑的情绪突然爆发 , 郭沫若眼圈红了 。
先生在世时 , 两人是冤家对头 , 他有生之年没有用一支笔打过架 。郭沫若曾愤怒地批判鲁迅是“封建残余” , 早该被社会淘汰;鲁迅回击郭沫若是“流氓加才子” , 暗指郭沫若生活作风恶劣 , 行为恶劣 , 引来人们的称赞:这才是真正的郭沫若 。
两人针锋相对 , 读者看得津津有味 。一个话题也出现在人们眼前:文学水平谁更胜一筹?说到这里 , 品想到王先生和郭沫若都写过七律 。那么 , 我们能从他们的诗中找出谁的文学水平更高吗?
先生的《无题》我们先来看看全诗的内容:
习惯了春天的长夜 , 妻子年轻的太阳穴上会有丝 。梦里有慈母的眼泪 , 城头换王旗 。
【郭沫若诗两首原文 郭沫若诗两首】眼看着同行变成新鬼 , 对刀簇怒寻诗 。“唱低眉不写 , 月色照如水 。
这是一首七律 , 写于1931年2月 , 当时国内环境风雨飘摇 , 人民苦不堪言 。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 , 他弃医从文 , 用笔写血泪文章 , 意在唤醒当时的国人 。因为他对自己和祖国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 , 他决定把唯一的光明给这些人 。
1931年2月 , 鲁迅在报纸上看到左联的柔石、尹复等人被捕、被杀的消息后 , 悲痛欲绝 。此时的王先生也是危在旦夕 , 因为一份文件被国军列为抓捕对象 , 不得不在酒店短暂避难 。随着心情越来越沉重 , 他决定写这篇《无题》 。
军阀统治让这个时代变得黑暗 , 但人们习惯了吗?当然不是 。有些人还是会为革命的胜利而死 , 甚至母亲眼里的泪水也不会停止 。英雄们虽然走了 , 但春天依然会照耀大地 , 黑暗和压迫将不复存在 。
郭沫若的《归国杂吟》当你扔笔求助的时候 , 不要把少妇扔断了莲藕 。血泪十几年去中国 , 登船三夜见标 。
夏葬辛骨 , 哭吐 , 真心赠此诗 。四百万人齐心协力 , 团结一致 。
严格地说 , 这首诗是老郭读了《无题先生》之后写的 。内战爆发 , 郭沫若立即选择回国 。这个决定的背后 , 是他离开日本妻子安娜和五个孩子的现实 。这种精神是由衷钦佩的 , 毕竟我们深深爱国 , 渴望报效国家 。
人们常说“文物有高低 , 文人有轻重” ,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无论你如何定义这两个层面 , 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它们都存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 都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在诗的最后 , 郭沫若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期待 。为了救国 , 我愿意牺牲一切 , 只要把骨头埋在中国就够了 , 我所有的感情血泪都混在一起了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觉醒时代》 , 这首诗真的很让人有同感 。
孰高孰低?两首诗都是七律 , 但在品看来 , 王先生的意境可能更高 。短短的几句话 , 王先生做了很多场景的变换 , 虚实之间有了完美的平衡 , 而郭沫若的没有 。
在选词造句上 , 也可以看哪首诗比较贴切 , 郭沫若的好像略通俗一点 。网上很多人把《回国杂歌》定义为“口号诗” , 毫无文艺气息 。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与文人不分” , 可以说不同的人对作品的优劣有不同的看法 。无论你如何定义这两个层面 , 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它们都存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 都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我是平·石军 , 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你也对文化感兴趣 , 不妨留给我一个关注 。
收集85条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