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完结,导演透露第二部计划:会更冒险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人员/李静
发于2023.2.20总第108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时间的尽头,春天来了她又远走,何需再停留……”
歌声响起,字幕打出,杨磊还是没忍住落了泪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片子,整个制作过程中都看了几十上百遍了,每句台词甚至人物的每个呼吸我都记得,但是,第一次作为观众看到那些影像,眼泪止不住 。”他打电话给白一骢、陆贝珂,发现他们也和自己一样 。
 1月15日,电视剧《三体》开播 。上线播出仅一小时,在腾讯站内热度就突破25000,打破了腾讯视频剧集首日热度值纪录 。豆瓣评分一直保持在8.1高分三周后,2月3日腾讯开放大结局点映,部分观众提前解锁全集,评分上涨到8.3分 。
2019年建组,2020年开机,再到2023年电视剧播出,总导演杨磊和视觉导演陆贝珂已经陪伴这部戏走过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 。总制片人白一骢从2016年接手这个项目,至今已经7年 。“这几年里,每天睁眼闭眼都是这件事 。”杨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个特效镜头修改几百遍,为一集戏开20多天会……很少有电视剧能以这样的资源投入制作 。
戏播了,口味一向挑剔的“三体迷”这次表达出了共鸣,在豆瓣参与评分的20多万人中,超过45%给出5星,这5颗星并不是说这部剧已经完美,而是因为它准确地抓住了难以影像化的《三体》书中那股复杂的气质 。
豆瓣一个高赞评论说:“他真的读原著了!我哭了 。”如果观众知道了这群缔造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科幻剧集的人们背后的故事,就会明白,为什么这部剧能获得原著粉的认可 。因为他们不是仅仅完成工作,更不是接一个“活儿”,而自接到项目的那刻起,他们每个人,就都走进了一个凝望已久的梦里,他们以自己的影像语言,为每一个观众,讲述这个梦 。
“大概1/3的镜头我们从未做过”
2020年盛夏,浙江仙居姚岸村一条河的岸边,总能看到一群奇怪的人,他们在一片依山的大草坪上,操控着无人机跑来跑去航拍,还开动了推土机,再后来,几百块扭曲变形的长条钢片都堆了起来 。
这是《三体》全剧也是原著中高潮戏份“古筝行动”的外景地 。故事里,200多米长的“审判日号”邮轮在巴拿马运河以50公分的间距被纳米“飞刃”切割成了碎片 。原本想去巴拿马运河取景的摄制组,被疫情扰乱了计划 。于是,主创二三十人从植被与之相似的四川、云南、广西一直南下,直至海南,沿着涪江、澜沧江、昌化江一路找,搜寻与盖拉德水道类似的河道环境 。花了3个月时间,才最终选取了仙居村一片长2公里的草坪,作为“审判日号”被切割后船舰岛摊开残骸的拍摄地,再加上浙江各地的河道、树林等十几种类型的外景,一点点实拍,再进行后期特效制作,通过镜头剪辑拼接出来 。
最艰难的部分并不是勘景,而是如何展现船被切开后的呈现形式 。这个小说中的设想,放眼全球,既没有参考,也没有先例,哪怕船舶设计工业领域的物理变形研究也绝不会考虑这个可能性 。巨量的船体碎片,倒在岸上,会产生怎样的应力变形?理工科出身的陆贝珂,也没有头绪,“很难想像这怎么弄” 。
杨磊和陆贝珂带着几个主创先一起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船舶设计公开课,然后再简化船舶钢体的材料级别,用电脑一遍遍地进行动力学测试,模拟“审判日号”倾倒的实景 。最后根据计算机模拟出的钢体碰撞、扭曲效果,在仙居那片大草地上搭建出了船舰岛摊开的残骸形态 。这堆残骸,每一个碎片的运动以及最终倒在岸边的形态,都有单独设计,其中最复杂的镜头,改了400多遍 。置景时,美术部门将数百片50厘米等宽的长条钢片,用挤压机一片片挤压,然后组接成局部船舰岛扭曲变形摊开的状态,在500多米的巨大蓝幕前,完成了前期拍摄 。
总制片人白一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三个多月勘景、23天拍摄、2年后期,才有了“古筝行动”这场25分钟的戏 。不只“古筝行动”,“《三体》中有大概1/3的镜头是我们从未做过的,且找不到任何经验参考,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很多拍摄需要前期进行大量研究和设计,而到了实际拍摄阶段,又发现有一大半前期研究与拍摄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实景拍摄的环境总会出现很大变化 。”
【《三体》完结,导演透露第二部计划:会更冒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