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地图分布 战国地图全图

战国全图(七国地图分布)原历史博物馆2021-04-09 10:00:00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几次大分裂中,春秋战国时期大乱的场面,提起来,仍然让人感到在数百年的国与国之间的争斗中流血 。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几十年 。
周室兴衰,平王东迁周人其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部落,从夏朝末年开始就一直活动在我国的陕甘地区 。
起初,周人是第一个屈服于商业的人 。他们被商朝册封为侯爵,在商朝的直接支持下,与周围的戎狄部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从而获得了西土宗主国的地位,成为殷在西土的代理人 。
公元前1095年(周文王4年)
在周朝商人们的支持下,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他们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由于商朝还处于强盛阶段,周人名义上保持臣服,私下不断扩张势力 。一方面,他们为盟友而战;另一方面与敌对的小部落作战,沿渭河向东渡过黄河,深入到商朝直接统治的地区,从而在中原地区相互抗衡 。
后期由于东夷反商,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灭商时机成熟 。周武王不失时机地发动了反商业战争 。木叶一战,70万商军接连起义,反戈一击,配合周军攻打商周 。商纣见大势已去,无奈自焚 。于是,周武王率军占领商都,建立了西周政权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4年)
周武王灭商后,前期在周穆王的征服下,疆域不断扩大,有力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然而,在少穆时代之后,周朝逐渐出现了衰落 。这一时期,戎狄在西北的繁荣程度几乎与周朝相当 。西都濠江被戎人攻破后,在中原诸侯金、郑的护卫下,迁至洛邑,史称东周 。
公元前770年,王萍向东迁移 。
其实,周朝决定在洛邑“定”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迁都于此,可使其成为西周的东方据点;另一方面,周朝想把商朝遗民东迁,让他们远离当地根据地,从而削弱他们的反抗,加强周朝的统治 。
而从地理上来说,洛邑“西有草 。据桃林之险,是西京之道 。南有沈、鲁,南有屏东固,南有肩,富甲天下,轩辕夷山川 。地方虽小,也是个王 。”总而言之,这个地方是重要的交通和商业贸易枢纽 。
但周王室的衰落已成事实,经过近二百年的扩张和经营,东方诸侯国逐渐羽翼丰满 。这些诸侯国都想摆脱周王的控制,利用皇族达到统帅诸侯的目的 。
政治上,周王室不能再指挥诸侯,也无权杀、夺诸侯;军事上,他们不能再招募各国军队一起出征;经济上,随着王姬面积的减少,再加上诸侯很少纳贡,皇族财政日益吃紧,周皇族甚至不得不向诸侯寻求财政支持 。
当周天逐渐沦为工具人的时候,各诸侯国也展开了复杂的争霸战争 。
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春秋初期,素有“小霸王”之称的郑庄公率先逐鹿中原 。公元前720年“周与郑交谊”,随后郑出兵收割周的暖麦,收割周的五谷,周与郑的关系变得“敌对”,最终导致公元前707年葛与周的战争,从而打破了“王父不正”的传统,王权的威严受到强烈冲击 。
在此之前,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大多是因为战场 。从此,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赋予了争夺盟主头衔的霸权之争新的内涵 。虽然郑庄公被称为“小霸王”,但它并没有成为真正的霸主 。当时活跃在中原诸侯国之间,宋、鲁、魏、陈等国与郑实力相当 。
公元前707年
在郑庄公争霸的同时,齐、楚、秦、金的势力不断壮大,诸侯国势力均衡的混战局面开始被打破 。齐桓公吸取了郑庄公争夺霸权失败的教训,对郑庄公挑战王权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主张“尊王鼎夷”,宣扬“夷为顺从,静姝为刑”,开始实施称霸计划 。
一方面,齐桓公抓住纣王内乱的机会,下令国王讨伐参与推翻太子的郭玮 。另一方面,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率军解救被山戎困扰的燕国,将处于狄人入侵最前线的邢、魏等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
公元前645年,楚国攻打徐,联盟的诸侯都在木丘,仅次于匡救徐 。于是,齐楚对峙开始了中原诸侯联盟与荆楚军事集团相互抗衡的战略新格局 。中原的大部分诸侯都团结在齐国周围对抗楚国 。因此,齐桓公建立了“九督一国”的辉煌霸权 。
公元前645年
齐国称霸后,春秋时期的格局进入了楚谨南北对峙的局面 。一方面,楚伐陈、伐宋、伐齐、守谷,北方战线所向披靡,极大地瓦解了中国诸侯联盟,改变了南北对峙的战略格局 。另一方面,晋文公结束了19年的流放,成为晋国的继承人,重振了国力,想要夺取中原的霸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