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故事简介?我与地坛的主要内容?( 二 )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 , 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 , 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 , 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 享年59岁 。
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 , 全集共350万字 , 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 。10月18日根据史铁生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 , 该剧由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
二、创作背景:
史铁生于1969年作为知青 , 到陕西省延安地区“插队” , 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 。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 , 在找不到工作 , 找不到去路 , 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 , 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 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十五年间 , “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
当人们为《我与地坛》的通透圆融和超越之美而感动的时候 , 很少有人意识到 , 这个生命再次出发艰难跋涉的起点 , 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 , 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没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身体的障碍与精神的绝望曾经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击垮他 。
但是史铁生走过了这个艰辛的“二十年” , 然后他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说到了“四百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 , 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与地坛
Q4:我与地坛背景简介
史铁生于1969年作为知青 , 到陕西省延安地区“插队” , 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 。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 , 在找不到工作 , 找不到去路 , 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 , 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 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十五年间 , “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
当人们为《我与地坛》的通透圆融和超越之美而感动的时候 , 很少有人意识到 , 这个生命再次出发艰难跋涉的起点 , 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 , 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没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身体的障碍与精神的绝望曾经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击垮他 。
但是史铁生走过了这个艰辛的“二十年” , 然后他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说到了“四百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 , 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
扩展资料: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 , 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 。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 , 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 。
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 对亲情的深情讴歌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 , 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 , 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与地坛
Q5:我与地坛简介50字 , 急啊
该书总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写自己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怀念;第三部分写自己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 。
作者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 , 在找不到工作 , 找不到去路 , 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 , 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 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 , “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 , 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 。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 , 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 , 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 , 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 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
推荐阅读
- 100个神话故事的名字 神话故事的名字
- 超经典的英语短篇小说 英文短篇故事
- 儿童幽默笑话小故事?超萌儿童小笑话?
- 职场故事|为什么努力的人总有好结果,但努力程度却不一样?
- 伤仲永的故事和道理简短?伤仲永的故事和道理 原文是什么
- 创业励志剧本 创业故事论坛
- 大人睡前故事书推荐 讲不完的故事
- 鼓岭路线 鼓岭故事
- 有理走遍天下的故事!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什么意思
-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牡丹亭是明代什么的名作描绘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