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克莱顿电影解析 迈克尔 克莱顿( 二 )


电影《刚果的哭泣》海报
更令人惊讶的是,迈克尔·克莱顿曾在美国作家协会、美国导演协会、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等多个行业协会任职 。作为编剧、制片人、导演,他样样精通 。著名的灾难大片《龙卷风》就是由他专门创作的原创剧本拍摄的,他还担任了该片的制片人 。在电视领域,作为总编剧和制片人,克莱顿根据其早年从医经历改编的医疗剧《急诊室的故事》自1994年开播以来广受好评,至今已播出十五年 。它不仅赢得了乔治·克鲁尼这样的大明星的知名度,还将医生的一生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医院风暴”、“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等一系列故事 。直到2008年11月迈克尔·克莱顿去世,失去编剧的《急诊室的故事》才在2009年4月2日以两小时的大结局结束 。1994年12月,迈克尔·克莱顿的三部作品在各自行业排名第一:《叛逆的性骚扰》票房排名第一;原著小说《叛逆的性骚扰》位居畅销书排行榜第一,而《急诊室的故事》获得电视剧收视率第一 。毫不夸张地说,他是美国唯一一个同时在畅销书、电影和电视剧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天才 。
急诊室的故事
迈克尔·克莱顿的才华甚至不止于此 。他也是计算机行业的专家,拥有自己的FilmTrack软件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电影拍摄设计各种计算机程序 。他还设计了一款名为亚马逊的图形冒险DOS视频游戏 。这款游戏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0万份,即使在今天,这仍然是一个惊人的成绩 。迈克尔·克莱顿甚至写了一本关于基本编程语言的书,名为《电子生活》 。这本书写得像个词汇表,条目有“对电脑的恐惧(每个人都是)”、“买电脑”、“电脑犯罪”等 。它旨在向可能的读者介绍首次在工作或家中使用个人电脑的困难 。在书中,克莱顿还预言了未来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要知道,他是在35年前的1983年写的这本书 。
电子生活
侏罗纪之父
虽然对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如此乐观,但迈克尔·克莱顿小说的一个基调就是批判性地发现和对待尖端先进科技的滥用:在他的名著《安德劳·莫达菌株》中,他提出了地外细菌对人类的威胁 。在《终端人》中,他警告人类机器与人体结合的隐忧 。在《猎物》中,他考虑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隐患 。在《卡蜜拉的世界》中,他讲述了不同物种间的嵌合现象所带来的恐惧和困惑…
这一点在小说《侏罗纪公园》中也有所体现,使他在中国名声大噪 。迈克尔·克莱顿分别于1990年和1995年出版了《侏罗纪公园》和《失落的世界》 。小说中营造的神秘恐怖气氛让读者充满了对史前恐龙形象的想象 。人类利用琥珀中残留的史前蚊子吸食的恐龙血来培育恐龙,却无法牢牢控制这些“高科技产品” 。相反,它们被恐龙猎杀 。第一部小说还没写完,电影版权就被环球影业用200万美元买下,可见在当时的科幻电影市场,市场和观众需要这样一部以恐龙为主角的类型片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侏罗纪公园》已经成为科幻电影史上的标志性作品 。到目前为止,该系列的四部作品(侏罗纪公园1-3和侏罗纪世界)在电影院线和观众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疑可以视为一系列科幻电影的标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迈克尔·克莱顿是当之无愧的侏罗纪之父——虽然他也犯了一个小错误,把生活在白垩纪最后300万年的霸王龙移到了1亿年的侏罗纪时代 。
[电影]侏罗纪公园
事实上,《侏罗纪公园》系列只有迈克尔·克莱顿的前两部小说,后面的都是由前两部作品的故事和情节衍生出来的 。在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第一部《侏罗纪公园》中,拍摄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观众对史前恐龙的好奇心,借助恐龙这样的恐怖形象刷新恐怖电影史上的经典恐怖形象 。斯皮尔伯格是恐龙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绝对主角 。在古生物学家的帮助下,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恐龙群 。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迈克尔·克莱顿也参与其中 。在可视化的过程中,受制作成本和影片长度的限制,迈克尔·克莱顿截取了原著小说,只留下几个主要段落来满足观众对恐龙世界的好奇心,营造恐龙逃亡和猎杀人类的恐怖电影氛围,并展示了技术异化带来的诸多危害,以及人类受金钱欲望驱使使这种危险局面更加岌岌可危的事实 。
电影《侏罗纪公园》剧照
然而,随着电影特效制作技术的进步,导演们越来越将这个神秘的恐龙世界全景式地呈现出来 。由斯皮尔伯格的两部作品和后来的续集改编的《侏罗纪公园》逐渐衍生出许多全新的主题 。这一系列电影的主题内涵的表达已经远远偏离了小说文本的主题内涵,这当然是迈克尔·克莱顿没有预料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