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21段录音,跨度多达9天,“凶手”难道控制了胡鑫宇9天?( 二 )


之所以做出这个推断 , 肯定是警方已经手握了一些相关证据 。
而发现尸体之后 , 通过现场勘查、尸检报告、录音笔内容等更重要的证据提取之后 , 完整的证据链就形成了 。



通过对现场的仔细勘查 , 发现了胡同学进入到中心现场的痕迹 , 而通过遗落在现场的鞋上的组织分析 , 和围墙上苔藓一致 。
在对尸体进行检验时 , 也没有发现他杀的任何痕迹 , 包括没有中毒的迹象 , 更重要的是 , 从遗体颈部锁钩上方的出血点来看 , 只有是在活着完成上吊的情况下才能形成 , 这也就说明了自杀的事实 。
而在录音笔的提取中 , 也提取到了两段明显有自杀意愿的音频内容 。 这一连串的证据汇集在一起 , 就成为了失踪案件定性的完美证据链 。

除了实实在在的直接证据 , 还有哪些可以佐证自杀事实的间接证据在2022年国庆放假之前 , 胡同学曾经和妈妈有过一次几十分钟的通话 , 胡妈妈说 , 孩子在电话里面说想哭想回家 , 但也没有说为什么想哭 。
很显然这是胡同学压力过大 , 想要回家 , 然后征求母亲的意见 , 由于不久就要放长假了 , 妈妈又问他能否撑得住 , 放假就会回去陪他 。
这段通话内容的透露 , 也能说明胡同学当时的心理压力的确非常大 , 否则也不可能嚷嚷着想要回家 , 更不可能情不自禁的说想哭 。

胡同学有记笔记的习惯 , 他在上了高中之后 , 由于非常难以适应新环境 , 从而接连产生了失眠、厌食、厌学、厌世等问题 , 这些都在他的笔记当中有记录 。
他自己也说自己性格内向 , 不合群 , 也非常在意别人的观点 , 更适用一些比较偏见的想法去揣测别人对他的态度 , 而这一些心理特点以及行为上的表现 , 在心理学方面 , 恰恰是那些想不开的人具备的一些共性和特点 。
而这些笔记其实是胡妈妈在12月25日在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的 , 虽然她之后删除了 , 但通过笔迹比对 , 这确确实实就是胡同学所留下的内容 。

而警方也对胡同学的同学进行过询问 , 同学们对于胡同学失踪前的一些谈话内容上也有着比较清晰的印象 。
有些同学表示 , 虽然并没有看出胡同学行为上的异常 , 但是在他失踪之前的一段时间 , 经常和他们说活着没有意义了 , 而且还想约他们一起去跳楼 。
但当时同学们以胡同学仅仅是因为压力过大 , 并没有太重视这些话 , 毕竟来到高中之后 , 学习压力都比较大 , 大家也都把这些话当成了胡同学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

胡妈妈或许早就猜到了胡同学可能离家出走的事实当警方说胡妈妈隐瞒了一次和胡同学的通话内容之后 , 就有大量的网友认为是胡妈妈逼死了孩子 , 御姐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合理的 , 甚至根本就没有经过大脑思考 。
胡妈妈是胡同学的妈妈 ,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想要害自己的孩子 , 当孩子表现出不想读书 , 想要回家的意愿时 , 他也仅仅是根据孩子诉求本身予以安抚 。
可以预见的是 , 胡同学在和妈妈的通话中 , 不可能说自己想要自杀的意愿 , 所以胡妈妈没有察觉的胡同学心里已经严重出现了问题 , 也是情有可原 。
又怎么能说她逼死了孩子 , 如果非要这么强加的话 , 粮仓安保有疏漏 , 是否更应该为胡同学的自杀而负责呢?

御姐认为 , 胡妈妈之所以没有透露出第二次和儿子通话的内容 , 或许是因为这段通话当中 , 胡同学表达想回家的意愿更加强烈 , 或许还会有些执拗地想回家 。
而妈妈正是因为没有察觉到他想自杀的意愿 , 所以看到儿子这样的反应后 , 也有可能说了他几句 , 这其实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
随着警方做出了胡同学大概率离开学校的推断之后 , 胡妈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 或许就会把第二次通话内容与警方的这个结论进行联系 。
或许经过这么一比对 , 让胡妈妈感觉到孩子很有可能真的是离家出走了 。 所以他们家人才会四处的寻找 , 每天甚至只睡一两个小时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胡妈妈等亲属的内心或许也是倍加矛盾 , 一方面 , 他们还想极力的找出证据 , 孩子就是因为学校的某些人而消失了 。
另一方面 , 他们其实也更希望能够在外围找到孩子 。 但他们也不得不往最坏的结果考虑 , 或许这种念头也仅仅是一闪而过 , 毕竟在还没有找到孩子之前 , 他们也不想用这种想法“诅咒”孩子 。
当胡同学的遗体被发现之后 , 胡妈妈或许才发现到 , 孩子之前和他长达数十分钟的两次通话 , 原来都是在向她发出求救信号 , 想到这一些 ,她肯定也非常难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