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田晓鹏归来:7年前是《大圣归来》,这次是《深海》

沈腾|田晓鹏归来:7年前是《大圣归来》,这次是《深海》

文章图片


《深海》在今年春节档上映的时候 , 很多人都没注意到 , 这部动画电影导演的前作 , 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
是的 , 就是那部引爆过市场和舆论场 , 并且顺手开启了“国漫崛起”征途的动画电影 。 那已经是七年多以前的事了 。 后来 , 《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等国漫掀起一波又一波声浪 , 那个叫田晓鹏的人 , 却放了一把火就消失了身影 。
很多人都在期待《大圣2》 , 但这是在《大圣归来》上映没多久就被田晓鹏否定掉的想法 。 他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关于海洋的念头 , 那是一个完全原创的、属于他的世界 , 也许是时候让它变成现实了 。
一猛子扎下去 , 抬头一看 , 已是七年后 。 田晓鹏这次塑造了一个小女孩 , 敏感、逃避、有讨好症 , 就像另一个自己 。 日复一日 , 他沉浸在这部动画片的制作里 , 跟这个小女孩相伴 , 有时甚至希望时间再漫长一点 。
这部动画片比《大圣归来》的制作量大得多 , 其中好几年都在研发新技术 。 两年前 , 1分钟的《深海》预告片在《姜子牙》片尾彩蛋中惊鸿一瞥 , 就引发了一片赞叹 , 大海如颜料盘流动 , 星空像钻石般闪烁 , 人们窥见了国产动画中前所未见的瑰丽景象 。
相比于技术的投入 , 这部电影更具田晓鹏色彩的部分 , 是他包裹在其中的真心 。 “这个女孩儿代表了像我这类人 , 逃避、脆弱、敏感、自责的人格 。 我相信她 , 也能感受她 , 我才能赋予她生命力和灵魂 。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我就像这个小女孩儿”
很早之前 , 田晓鹏就想画一个不一样的大海 。 他曾经看过一幅画 , 鱼在云中游 , 给了他重要的灵感 。 海洋不一定就是常见的物理海洋 , 深邃、黑暗、压抑 , 也有可能真的像云中一样 , 何况 , 真实的海底在视觉上其实很静态 。 如何将海底画成天空的模样?他想到用洋流的形式 , 呈现海水的流动和汹涌 。

电影《深海》场景剧照 。 图/受访者提供
他从小就喜欢海洋 。 他生在北京 , 身边的海只有后海和北海 , 但对远方的大海充满幻想 。 童年时 ,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更激发了他对海洋和冒险无穷的想象力 。
他也喜欢星空 。 冬天 , 夜空中有三颗闪亮的恒星:天狼星、参宿四和南河三 , 它们组成一个“冬季大三角” 。 参宿四是猎户座的一颗红超巨星 , 内部极不稳定 , 可能随时会爆发 。 这几年 , 田晓鹏眼看着它的红光暗淡下去 。 他以这颗星为《深海》里的小女孩取名:参宿 , 因为这个小女孩的内心也不稳定 。
参宿内心忧郁、敏感、逃避 , 有自责型人格 , 将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自己 。 参宿在深海的这次冒险 , 并非进入真实海洋世界的历险 , 而是一个女孩在内心深处的游历和探索 。 她经历的一切比真实更真实 , 是真实情感的投射 , 忧喜恐惧的具象 。
故事里的另一个主角也存在于参宿的内心 , 那个男孩叫南河——“冬季大三角”中的另一颗恒星 , 他们像两颗星一样互相对望和扶持 。
参宿与南河性格截然不同 , 一个孤独、无助、忧郁、低沉 , 另一个外放、阳光、夸张 , 甚至疯狂 。 田晓鹏觉得 , 他们也像同一个人的两面 , 人是复杂的 , 每个人都有参宿的一面 , 也有南河的一面 。
在田晓鹏身上 , 参宿的那一面 , 是他呈现给世界的样子 。
“我就像这个小女孩儿 , 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自信吧 。 ”田晓鹏不懂得伪装自己 , 即使初次相识 , 他也会坦诚地剖析自己 , 不惮于展示自己的脆弱和灰心 。 “他不会隐藏 , 也不会说谎 。 ”《深海》制片人易巧说 , “有很多事情让他非常不开心 , 他就只想沉醉在作品里 。 你说这是不是逃避?就跟参宿的状态是一样的 。 ”
深海是参宿脑海中的世界 , 动画就像田晓鹏的深海 , 装着他对世界的真实感知 。 潜入这片海 , 他的所有价值感 , 都来自于诚实面对和表达自己 。
《大圣归来》上映后 , 有些观众不满于大圣的形象 , 觉得不够好看 。 其实这是刻意为之 , 田晓鹏很会做漂亮的东西 , 但他内心进入不了那个世界 。 “因为我就不好看 , 我根本没法儿去感受漂亮人物的所思所想 , 只能做好皮囊 。 而不太好看的人物可以被我理解 。 ”他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