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020惹人争议的一位网红大咖 网红大咖是什么意思( 二 )


“科普就是用大白话讲科学” “任何学过中学物理的人都能看懂我的科普文章和视频”——这就是戴“认真爱老师”的立场 。
戴的粉丝 , 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 , 占60%以上 , 而且大部分是中青年男性 。“这部分人更成熟 , 更关注国家的科技发展 。”为了达到大众传播的效果 , 戴把创作的重点放在了稿件的润色上 。“‘磨’什么?就是普及专业术语 , 就是用白话文讲科学 。”如何准确通俗地展示要表达的内容 , 决定了科普的受众 。
如何选择视频话题?戴总是关注科技热点 。在美国制裁华为的大背景下 , 很多人都很关心芯片 , 但很多人不知道芯片怎么了 。于是他做了一系列关于芯片制造技术的科普视频 , 介绍了芯片制造工艺 , 光刻机中的半导体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世界与中国等等 。
“做科普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中国的重大科技进步 , 了解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 , 希望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 。”戴对说:和粉丝的互动也会激发他很多话题 。
在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后 , 一些粉丝留言了解诺贝尔奖得主罗杰·彭罗斯的成就 。他因为对黑洞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 , 当时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 。戴从另一个角度谈到了罗杰·彭罗斯关于量子意识研究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意识是人类的幻觉还是量子力学的产物?》罗杰·彭罗斯认为人类的意识是由量子行为引起的 。
戴的新视频也是这个话题的延续——“生活是什么?为什么生命要理解量子力学?》他指出 , 最近20年的研究表明 , 光合作用、酶催化、鸟类导航或气味等生命现象 , 都可能应用于量子力学中的相干性、量子隧穿和量子纠缠等特性 。也许在几亿年的自然进化中 , 生命早已理解了量子力学 , 学会了利用量子效应 。
戴发布的视频内容不仅仅是科普 , 还有大学专业选择、读书学习、职业规划等等 。粉丝经常和他互动 , 他会像个“大哥”一样尽力让粉丝安心 。
同频共振的学校课堂与社会科普 在大多数人看来 , 物理课可能会因为太多的专业性而变得无聊 , 但戴的学生却不这么认为 。
“戴老师讲课就像讲故事一样 , 特别有意思!”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2019级学生徐宇航告诉河南商报采访人员 , 戴讲的不仅仅是讲义书上的知识 , 还结合时事讲了一些业内顶尖的科技成果 , 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他还会鼓励学生“走出课本” , 做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小研究 。
徐宇航是戴的忠实“粉丝” , 时刻关注他的更新视频 。“与我看过的其他科普视频不同 , 戴老师的视频既专业 , 又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 。”徐宇航说 , 戴的视频不仅物理专业的人能看得懂 , 其他专业的人也能看得懂 , 有兴趣看的人也多 , 受众也广得多 。
“做科普不仅没有耽误我的正常工作 , 还大大提升了我的课堂 。”戴说 , 如果要连续不断地输出 , 就需要大量的输入 。为了做科普 , 他查阅了大量文献和新闻报道 , 完善了知识结构 , 丰富了课堂内容 。更重要的是 , 将国家先进的科技进步融入课堂 ,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 也是理工科“课程思政教育”的一种形式 。
高校作为社会智力资源的载体 , 主要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四大职能 。“做好科普工作 , 是回馈社会最直接的方式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白英说 。
据白英介绍 , 该所定期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到中小学开展“事物小课堂”活动 , 演示物理小实验 , 学习科学知识 , 感受物理奥秘 ,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院还承担了河南省“高中生人才计划”的培训工作 。入选的优秀高中生利用周末、寒暑假来院接受大咖导师指导 , 参与科研实验和研究项目 。
“戴老师把物理课搬到了网上 , 尤其是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 , 可以服务更多的人 。这种社会科普“自选动作”应该大力提倡!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对在学校课堂上与社会科学同频共振的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 。”白英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