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铎|大热小生挑战“古剧最难演的角色”,多看一眼都无语( 三 )


概念化符号化到极致 。
而且面向的都是除皇室以外的人 。
也就是说 , 他们真正的老板根本没露过脸 。 曹少钦们只需要对付让他们头疼的江湖人士 , 当然能以最高权力代言人的身份行走江湖 。
可《浮图缘》不是武侠 , 它甚至很大一部分是
权谋(如果幼儿园级别的权谋也算的话) , 面向的不是民间 , 而是各大权力机构 , 甚至皇室 。
故事往后发展 , 扮猪吃老虎的一位王爷上位 , 肖铎有了新的主子 , 可他仍然还是“霸道总裁”做派 。
这 , 合理吗?
也许 , 《浮图缘》在一开始就对标错了方向 。
对雨化田们来说 , “武林高手+变态”的标签要远大于“太监” 。
如果要演好一个太监 , 也许得先思考 , 太监的特性是什么 。
姜文演《大太监李莲英》时 , 真的去拜访过一位老太监 。
他说过大家对太监的误解 。

一个关键词:

自尊” 。
在大多数影视剧里 , 太监的角色很少能得到来自他人的“尊” , 要想“尊” , 只能自己挣扎着挣 , 哪怕这“尊”是硬要来的 。
所以我们看一些好的权谋剧 , 重要的太监角色并不会故意扭捏作态 。
反而因为在皇宫里见过世面 , 做派优雅像贵族 。
一举一动充足了面子 。
《大明王朝》杨金水喝茶就非常讲究 。
用杯盖轻轻拨开明前龙井 , 细嗅、慢品 。


注意他旁边的谈话对象 。
是有求于他、无官无职、来自民间的商人 。
杨金水自然可以优雅 , 也可以狠戾 。
但是 , 等他们进入“皇宫”这个场域 , 外人嘴里的“老祖宗”、“x总管” , 就变回成一件“东西” 。
《少年天子》里 , 吴良辅处置一个背锅的小太监 。
行刑方式干净又残忍:用浸水的油纸铺在人的脸上 , 口鼻都被捂住 , 把人活活憋死 。

行刑前 , 吴良辅表情凝重地“安慰”小太监 。
“人可以是人 , 也可以是件东西” 。
人哪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件东西
人家要不把你当人了
也不把你当东西了
就是该走的时候了


这话 , 是说给将走的“死刑犯” , 也是说给自己和围观的小太监们 。
他深知 , 在皇宫里 , 没人把他们当人 。
在男权社会失去了男人的根本 , 在等级社会成为权贵的奴隶 。
理论上 , 是底层中的底层 。
讲着讲着 , 吴良辅也动了情 , 朝天感叹 , 希望小太监下辈子做个有根的人 。 说的是小太监 , 但感慨的 , 也是自己的命运 。
只是 , 吴良辅和普通小太监的区别是 , 他清楚地知道 , 自己唯一能做的 , 就是好好当件“东西” , 这是他获得自尊的方式 。
所以当被行刑的小太监不听劝大骂朝廷时 , 吴良辅又立马变脸 , 变成他应该做的工具——行刑刀 。

同情、感慨、无奈 , 都不能救他的命 , 及时从情绪中抽离出来才是“东西”的本分 。
这是自保 , 也是保护活着小太监的方式 。
这也是做“东西”的第一步 。
先抹杀自己的人性——物件 , 是没有喜怒哀乐 , 没有情绪的 , 它只能有一样:
功能 。
真正的位高权重者 , 杨金水的干爹“老祖宗”吕芳 , 戏份范围大多数都在宫里 , 从来都是平和的状态 , 谁也看不懂、听不出他的真意 。
《大明王朝1566》书里就通过小太监对他有段侧面描写:
杨金水却不上轿 , 握着他的手腕贴近去 , 低声问道:“皇上为什么叫我也来?老祖宗那儿有什么话?”
那四品太监摇了摇头:“老祖宗是菩萨 , 您也知道 , 漫说是我们 , 司礼监那几个头都从他老人家那儿听不到一星半点的圣意 。
《大明王朝1566》刘和平
吕芳能在宫中几十年屹立不倒 , 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 这份“冷漠”功不可没 。
剧的后半段 , 他被嘉靖“发配”去守黄陵后开恩又将他召回 。
到殿前还没擦完脸 , 就听到嘉靖的磬声召唤 。
立马放下手里的毛巾前来侍候 。
即使如此紧急 , 他也站定了几秒钟整理表情和状态 , 以最平和的面貌面对皇帝 。

太监的“职位” , 才是真正的服务业 。
你得伺候好主子 , 才能有稳定的权力 。
权力 , 才是让别人看得到、看得起的来源 。
即使这些权力本身 , 也是不体面的 。
和大臣不一样 , 他们的权力可以用来为公、为民 , 而太监的权 , 服务的是皇家的私利 , 权力相关处 , 都是皇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