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裂变成什么元素_?


铀裂变成什么元素_?

文章插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铀裂变,以及铀裂变成什么元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Q1:用高速原子轰击铀的原子核,核俘获一个中子之后,核内会立刻骚动不安,由球形变成椭圆形,又由椭圆形变成哑铃形,最后它像一颗大小珠分裂成两粒小水珠那样,一个核分裂成两个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奇妙的是,那个铀核在分裂成两个别的原子核的时候,又放出2至3个中子,这两三个中子飞射出去,分别击中另餐的两三个负铀核,使这两三个铀核又发生裂变而放出大量能量……原子核这种连续的分裂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抽裂变的发现找到了盘旋原子能的途径,就是可以通过链式反应,不断供给核分裂所需要的大量中子 。原子弹就是根据重核链式反应的原理做成的 。
至于分成的两块是什么元素,由于元素是由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的,铀核裂解时由于俘获的中子能量不同,裂解的方式也会不同,生成什么元素就有不确定性
Q2:铀裂变反应方程式:235U+1n=137Ba+97Kr+2n 。
原子弹或核电厂的能源来源是核裂变 。其中,铀裂变是核电厂中最常见的裂变 。当热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时,它们会释放2到4个中子,而中子会撞击其他铀-235原子形成连锁反应 。
以铀核弹为例,可以把铀分成数大块,每块质量维持在临界以下 。引爆时把铀块迅速结合 。投掷在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是把一小块的铀透过枪管射向另一大块铀上,造成足够的质量 。这种设计称为“枪式” 。而要以“枪式”起爆钚原子弹则较为困难,但理论上要以“枪式”起爆钚弹并非不可能,只是炸弹可能需要长达十九英尺 。
扩展资料

核裂变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的过程,锕系元素的大部分原子核(钚、铀、居里姆等)不对称地分裂成一个大碎片和一个小碎片 。重碎片平均呈现一个氙元素(电荷数Z=54),独立于初始裂变核 。要理解决定两个碎片中质子和中子数量机制一直是一个长期的谜 。
预计碎片的变形会起到一定作用 。事实上,原子核根据其内部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有些是球形的,大部分是像橄榄球一样变形的,还有一些是梨形的 。原子核的内部结构随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铀核裂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裂变
Q3: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 。撞击时除放出中子还会放出热,再加快撞击,但如果温度太高,反应炉会熔掉,而演变成反应炉融毁造成严重灾害,因此通常会放控制棒(镉棒)去吸收中子以降低分裂速度 。
典型的反应方程式为:
注意前面的中子是慢中子,后面的是快中子,不能抵消!
Q4: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把人们对于原子的认识引向深入,原子核的秘密逐渐被揭开了 。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他认为原子犹如一个小小的太阳系,中间是原子核(相当于太阳),集中了原子质量的极大部分;周围是电子(相当于行星),围绕着原子核旋转 。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使氮转变成了氧,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实现了原子的人工转变 。几千年来,炼金术士们点石成金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这种粒子不带电荷,被称为中子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不仅导致了现代原子核理论的建立(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轰击原子核的强有力的新型“炮弹” 。
1934年,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和伊伦·居里在用α粒子轰击铝时,发现了人工放射性,这一发现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从此,开始了大量制取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工作 。
不久,年轻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也着手制取放射性同位素 。他的实验有个特点:他是用中子而不是象约里奥·居里那样用α粒子去轰击各种元素 。费米所以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原子核,道理是很简单的:因为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所以带有两个正电荷的α粒子会被原子核所排斥,而不带电荷的中子必然比较容易接近并进入原子核内 。
费米制取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对许多元素都是非常有成效的 。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制取了约50种新的放射性同位素 。其中有许多是进行β衰变的 。这种衰变方式是放出一个电子,相当于原子核内一个中子变成了一个质子,也就是说,经β衰变生成的新同位素,其原子序数比原先的同位素增加了1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