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岁叫什么?人七十岁称为什么?


六七十岁叫什么?人七十岁称为什么?

文章插图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七十岁叫什么之年,以及六七十岁叫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 人七十岁称为什么
  • 70岁被称为什么
  • 七十岁叫什么之年
  • 70-90岁被称为什么之年?
  • 70岁是什么之年?
Q1:人七十岁称为什么老人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 。
因为在古代七十岁是退休回家,把平时当官时坐的的车收(悬)起来的时候,所以也叫悬车之年 。又因十岁为一旬,所以七十岁人可叫七旬老人 。
出处: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
扩展资料:
1、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

2、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稀
Q2:70岁被称为什么
1、70岁被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八九十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 。
2、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耋之年 。
杖围之年:指70岁 。
悬车之年:指70岁 。
Q3:七十岁叫什么之年七十岁叫古稀之年 。
古稀之年:出自杜甫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相关说明
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到处都欠着酒钱,那都是寻常的小事了,能活到七十岁,古来都是很少有的,由杜甫这句话便有了七十岁古稀之年这个称呼 。
再来看看悬车之年,这个称呼出自晋朝刘毅的典故,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悬车就是把车子挂起来不再用,比喻居家辞官,古人用悬车之年来借指退休的年龄,这个年龄一般为七十岁,因此七十岁又称悬车之年 。
杖国之年,出自《礼记·王制》一文,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于是就有了杖国之年这个称呼 。
最后来看看不逾矩之年,《论语》里这样写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七十岁被称为不逾矩之年,也有人称之为从心之年 。
Q4:70-90岁被称为什么之年?70到90岁被称为耄耋之年,耄耋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 。读音为màodiézhīnián,形容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出自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
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的岁数是:
1、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 。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 。
2、古稀之年是指人到七十岁 。语出自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3、耄(mào)是指人八十、九十岁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耋(dié)则是指七十、八十岁的意思 。《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 。”杜预注:“七十曰耋 。”今人顺应双音词的语言习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用“耄耋之年”借指七十至九十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