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 奥斯卡 罗伯特森

奥斯卡·罗伯特森(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
这是现代三双井喷的时代 。SI杂志2017年发表的一篇名为《三双泡泡》的短文总结道:自1990-91赛季和2011-12赛季以来,全联盟平均每年单场三双次数只有34次,从13-16赛季开始,激增至每年52.3次,而在第17个赛季,在威斯布鲁克和哈登的带领下,预计将接近140次 。(其实是116场常规比赛+9场季后赛) 。那一年,威斯布鲁克通过重复“大O”奥斯卡·罗伯特森罕见的成就,获得了本届大会比赛的MVP,他每个赛季场均三双 。

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 奥斯卡 罗伯特森

文章插图
此后,除了20年缩水赛季的92场三双外,联盟三双总数一直居高不下 。本赛季初,三名球员的数据接近场均三双 。截至3月2日,数据分别为威斯布鲁克(19.7+9.8+9.9)、丹西斯(28.5+8.4+9.0)和约基奇(26.7+10.4+8.5) 。
俗话说,稀缺性是最重要的,当有那么多三双的时候,泡沫自然会幻灭 。现在,场均三双都在疯狂贬值,到处可见球迷调侃:“邵伟三年三双,一人降低了大o的历史地位 。”
但另一方面,想想看 。三对似乎几乎定义了大O和威斯布鲁克生活的数据模型 。它本身真的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是同样的三双 。大O的模特三双和魔术师的全能三双是一回事吗?威斯布鲁克的大三双和基德的经济型三双是一回事吗?于是很多风格各异、天赋异禀的球员被简单粗暴地扔进了“三双”的标签,仿佛只有三双是同一尺度线 。这种迷信从何而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三双”这个表达的由来说起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三双”的概念其实诞生得很晚,甚至可以说与当年场均三双的奥斯卡·罗伯特森毫无关系 。
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 奥斯卡 罗伯特森

文章插图
“最近五六年,我只听人说他们场均三双” 。奥斯卡·罗伯特森在2002年的一次采访中说道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看了数据表,注意到每个数据都是两位数 。打球的时候从来不看数据表 。”
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 奥斯卡 罗伯特森

文章插图

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 奥斯卡 罗伯特森

文章插图
在第二年出版的自传中,奥斯卡·罗伯特森简单地将“三双”概念的出现推到了20世纪80年代 。他表明,在魔术师拼尽全力(去刷)但依然未能做到场均三双(最接近魔术师的是1981-82资源网赛季的三双,场均18.6+9.6+9.5)之后,媒体突然开始思考这个概念 。
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 奥斯卡 罗伯特森

文章插图

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 奥斯卡 罗伯特森

文章插图
对此,大O轻蔑地引用棒球传奇人物威利·梅斯(Willy Mace)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如果我早知道这是一件大事,我自己就可以做很多次了 。”
阿真有资本这么说 。在新秀赛季,O离开赛场时场均三双只有0.3个篮板 。在他的一生中,四个赛季的数据只比场均三双少了一个篮板或助攻 。在他人生的前五年,他的场均数据是令人发指的30.3分10.4篮板10.6助攻,但只有一个赛季完成了场均三双 。换句话说,他真的没有刻意刷这个数据 。
那么,大O的说法是真的吗?“三双”的概念真的是他退役后形成的吗?
80年代体育杂志上的文字可以作为佐证 。比如1982年总决赛,魔术师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拿下13+13+13+4抢断,确立了FMVP全能表达的归属 。然而,“三双”这个词在《体育画报》的整篇报道中一次也没有出现 。反而不遗余力地夸赞他“蓝领式的职业能量”,祝贺他彻底洗清了今年赶走主教练韦斯特海德带来的坏名声,赢回了球迷的喜爱 。
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 奥斯卡 罗伯特森

文章插图
直到1983年初,《体育画报》为NBA撰写赛季总结时,“三双”一词才首次出现,原文赫然写道:
“(魔术师)在18场比赛篮板、助攻和抢断都达到两位数后,季后赛MVP约翰逊创造了新的数据:‘三双’ 。”
奥斯卡-罗伯特森的历史地位 奥斯卡 罗伯特森

文章插图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三双”这个概念其实是从80年代中期的魔术师开始的,靠着他的形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最后逐渐成为了衡量其他选手全能水平的标尺 。
现在(或者说在威斯布鲁克之前),作为三双的代名词,Big O自己的形象在魔术师之后逐渐被异化为所谓的“三双神”——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罗伯逊从大批名人堂中锋手中抢到MVP的那个赛季,其实并不是他每场三双的赛季 。在那个MVP赛季,罗伯森的数据是场均0.1个篮板,比场均三双还要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