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不婚主义的巴金:对17岁粉丝一见钟情,晚年守着亡妻骨灰30年

巴金|不婚主义的巴金:对17岁粉丝一见钟情,晚年守着亡妻骨灰30年

文章图片

巴金|不婚主义的巴金:对17岁粉丝一见钟情,晚年守着亡妻骨灰30年

文章图片

巴金|不婚主义的巴金:对17岁粉丝一见钟情,晚年守着亡妻骨灰30年

文章图片

巴金|不婚主义的巴金:对17岁粉丝一见钟情,晚年守着亡妻骨灰30年

文章图片

巴金|不婚主义的巴金:对17岁粉丝一见钟情,晚年守着亡妻骨灰30年


木心先生曾经说过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 车 , 马 , 邮件都慢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 凡事都追求快速 , 闪婚闪离的例子不在少数 , 一生只爱一个人 , 好像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愿望 , 真正能够做到相濡以沫 , 忠贞不移的爱情少之又少 。 有的时候我们不禁好奇 , 为什么有的人 , 可以一牵手就到白头 , 过完美好一生;而有的人 , 即便在爱情里曾经美好过 , 走在婚姻的道路上 , 也只剩下一地鸡毛 。
相爱简单 , 相守太难 。 犹记得前几年的热播剧《何以笙箫默》里 , 那一句\"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么个人出现过 , 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 , 而我不愿将就\"打动了万千少女的心 。 女主赵默笙出国七年的时间里 , 男主何以琛还是一直等她 , 经历重重误解磨炼 ,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相守一生 。 相爱的人终将相遇 , 也终将彼此相守 。 我们都艳羡于这样的爱情 , 心生向往 。
事实上 , 这样的爱情不仅仅只是存留在电视上 , 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相守一生的爱情 。 现代社会中有 , 民国时期同样存在着 。 民国是一段新旧思想交替的岁月 , 也是充满风花雪月的岁月 。 才子佳人辈出的年代里 , 也为我们演绎上一段又一段的感人爱情故事 。 其中就有一种深情叫做巴金 。
巴金与结发妻子萧珊本是著名作家与其书迷的关系 , 两人书信频繁来往 , 见面后一见钟情 。 在妻子萧珊逝世后 , 她的骨灰并没有下葬 , 而是被巴金置于枕边三十年 , 一直陪伴他度过余生 。 妻子去世 , 他活到了一百零一岁 , 巴金晚年感慨道长寿也是一种折磨 。 究竟巴金与其\"粉丝\"萧珊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的呢?

1. 浪漫初相识 , 一见钟情
想必大家对巴金这个名字十分熟悉 , 他是中国著名的作家 , 创作了《家》、《随想录》等知名文学作品 。 可以说 , 巴金是中国时代的一个象征 , 是当时社会的风向标 , 许多人都被他的文学作品深深吸引 。 但是却很少人知道其实巴金还是那样深情的一个人 。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 三十多岁的巴金凭借《家》这部文学著作 , 声名大噪 , 深受年轻人喜爱 。 作为受到大众追捧的对象 , 巴金每天都会收到许多粉丝读者给他的来信 。 大家都是基于对巴金作品的欣赏 , 因此书信内容大致都为表达对巴金的喜爱 。 其中 , 也不乏想要追求他的女粉丝 , 但是当时的巴金奉行的是不婚主义 , 对男女之情不感兴趣 。
【巴金|不婚主义的巴金:对17岁粉丝一见钟情,晚年守着亡妻骨灰30年】
但是命运总是会安排有缘之人相遇 。 在这众多的信件中 , 有一位读者的来信吸引了巴金的注意力 。 这位女读者的字迹娟秀 , 言语不多 , 每次的落款都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 这个女孩便是巴金日后的妻子萧珊 。 且萧珊书信频繁 , 久而久之 , 巴金也对这位十几岁的女孩产生好奇 。 于是 , 两人开始频繁的书信往来 。

在长达半年时间的书信联系中 , 从未见过面的两人聊得十分投机 。 因为相差十三岁的缘由 , 巴金一直亲切的称呼萧珊为\"我的小友\" 。 之后萧珊在邀请巴金见面的信件中附加了一张自己的照片 , 写道这是为了方便见面时相认 。
相片中的萧珊活泼可爱 , 天真浪漫 。 可能是想谈甚欢的原因 , 看到信件后的巴金绅士的赴约了 。 巴金本是一个比较内向 , 不擅交际 , 慢热的人 , 但在活泼开朗的萧珊影响下也渐渐敞开心扉的聊天 , 两人畅所欲言 。
都说要在对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 , 才能遇见一段美妙情缘 。 然而这年的巴金已经三十多岁 , 而萧珊还只是一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 。 然而在这第一次与巴金的见面后 , 萧珊便\"一见钟情\"了 。 十七岁的少女对爱情是率真勇敢的 , 面对喜欢毫不掩饰 。
但是三十多岁的巴金是稳重成熟的 , 那时的他奉行的是不婚主义 。 而且两人的年龄差距也是存在的 , 巴金觉得自己只是出于对小朋友的关心照顾而已 。 从未想过日后的\"打脸行为\" 。 未曾想这个女孩之后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 更别提自己会抱着妻子骨灰相守三十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