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吧少年|实现类型化综艺的创新尝试,《合伙吧少年》打造实用性职场指南( 二 )



还原职场的本来面目
实现类型化综艺的创新尝试
《合伙吧少年》采取时下最为流行的“真人秀记录+演播室观察”的形式 , 除了职场上的年轻人正在书写着自己的职场经历 , 将不同领域内的明星嘉宾汇聚于演播室 , 集体观察以素人为主体的职场实习生 , 在对其进行解读和点评之余 , 这些嘉宾们也在节目中纷纷回忆起自己的职场过往 。

黄晓明动情地讲述了自己作为剧组小白的辛酸史;乔欣则分享了自己与老板因沟通产生的问题 , 提醒大家在职场中要避免内耗 , 学会有效沟通……在《合伙吧少年》中 , 几乎所有出现的职场环境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 , 再加上对这些细节的呈现 , 让节目在不知不觉中就切中了大众的痛点 , 也由此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

从Z世代实习生们一系列“整顿”职场 , 或是被职场“整顿”的表现中不难看出 , 节目试图将镜头从合家欢式的职场氛围中稍微移开 , 去直面真实职场中的各种境遇 , 以近乎直给的方式去戳中当代年轻人的职场痛点 。
第一天上班时 , 每个人的期待、紧张、焦虑、激动等情绪 , 节目组都进行了细致的捕捉 。 初探新人实力 , “数学小天才”应悦惊艳众人;一出场就气场全开的李璐迦 , 个人经历也是丰富多彩 , 独特的职场经历让她在改良创新上更为大胆;而蓝带大厨朱顺杰则希望坚持中式快餐 , 用传统料理思路将“老乡鸡”玩出新花样 。

还原真实的职场规则 , 是节目彰显的又一鲜明特征 。 而这种创新尝试不仅增强了职场潜在的各种冲突 , 也在放大个体表现的基础上空前强化了节目的可看性和可信度 。

无论是第二期节目中实习生们前往门店轮岗的经历 , 还是第三期节目中向老总汇报方案的过程 , 节目中所有的任务都是真实的职场任务 , 而不是什么模拟的所谓职场任务 。 这在以往的职场真人秀中是很难看到类似的场面的 。 无论他们中的哪些人会高开低走还是逆风翻盘 , 是劈波斩浪还是困于原地 , 节目都力求捕捉到他们真实的情绪反应 , 并将其毫发毕现地呈现于镜头面前 。 节目变得真实可感的同时 , 也打破了以往同类节目中不接地气的悬浮问题 , 以更为真实的视角和细节捕捉 , 实现了类型化综艺的创新尝试 。

【合伙吧少年|实现类型化综艺的创新尝试,《合伙吧少年》打造实用性职场指南】脱离自带光环的主角桎梏
为职场新人提供可资参考的办公指南
回看职场真人秀的发展轨迹就能看到 , 之所以此类节目的路会越走越窄 , 不接地气的叙事方式显然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 包括选手的颜值、学历等最具代表性的个人特质 , 都往往因为要制造话题和达到吸睛效果 , 而进行有意识的人为设定 , 目的就是要以更具辨识度的操作 , 为选手贴上一个所谓的“标签” 。

然而 , 职场本该是实习生们获得成长与成熟的地方 , 而不是什么披着光环走一圈就结束的秀场 。 观众在看职场类真人秀的时候 , 更在乎的是这些选手能否代替自己去获得真正的职场干货 , 而不是寻找一个爱豆 。 正因如此 , 《合伙吧少年》敢于第一次聚焦于最亲民的餐饮行业 , 让职场综艺更落地更接地气 , 这就在出发点上赢得了更多人的好感 。 当平民行业也能被看见 , 当素人选手们的成长线清晰可感 , 由一个个鲜活个体绘就了这幅色彩饱满的职场群像 , 也就成功了一半 。


在实习生融入新工作 , 与老板、同事真实相处的职场经历中 , 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很容易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和亲近感 , 学生党能从中习得新技能 , 打工人则能从中洞见初涉职场的自己 , 相比于最后谁能入职 , 更大的看点可能是看一群人如何做成一件事情 , 这之间的团队合作、同事上级关系 , 也是职场上面临的真实问题 , 这些细节上呈现出来的干货内容 , 有时远比更宏大的职业规划更有帮助 , 等于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借鉴的办公指南 。


对于一档职场真人秀来说 , 能够在传递正确职场价值观的基础上 , 为职场人提供一些带有指导性的真知灼见 , 进而为纾解“最难就业季”的社会焦虑提供更多可能性意见 , 这才是其最具价值和意义的核心要义 。 一如《合伙吧少年》中那些真实的实习生们 , 他们所展现出的不仅是个人的职业理想与奋斗精神 , 更承载了这档节目的初心与担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