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4年了,为何《流浪地球》出现后,徐克电影的特效就显得“太假”( 二 )



直到《西游伏妖篇》《狄仁杰3》不成功而终止 。 除了剧情越来越烂 , 观众不再买账的关系 。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上出现题材、概念、再到剧情和工业技术都更好 , 更适合中国观众的国产重工业大片 。
这让徐克的特效大片在题材、审美、剧情、技术等都显得落后的电影 , 郭帆的《流浪地球》可以说是绝对代表 。
为何《流浪地球》出现后 , 徐克大片的特效就“有点假”
我相信很多人说确实能感觉到《流浪地球》的特效比后来徐克电影的特效要好 , 但肯定会有说不大科学 , 毕竟一个科幻 , 一个古装魔幻片 。

这里就有个巧合了 ,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 , 《万里归途》的导演饶晓志 , 以及《绣春刀》的导演路阳 , 这三个人是特么的好朋友 , 三个导演经常在对方电影里搞客串 。 而且是班底团队经常合作那类 。

这个制作《流浪地球》的特效公司MORE VFX , 后来制作了路阳导演的奇幻片《刺杀小说家》 , 这个特效是不是比徐克后面魔幻片比好得多?
原因也很简单 , 8090年代香港电影巅峰是半手工作坊与半工业化的模式 , 所谓的电影技术只有动作设计、吊威亚、追车 , 枪战、爆炸戏等层面 。 其它都是靠的电影剪辑 , 服化道和模型去解决 , 但远远落后同时代好莱坞工业的水平 。

这当中武指、枪战、追车、爆炸和服化道算是最接近影视工业的工种 , 但主要还是半工业化 , 半手工作坊为主 。
比如成家班、袁家班、洪家班确实贡献世界级别的武指体系 , 但这就是半工业化 , 半手工作坊 。

所以 , 不管是徐克的武侠片也好 , 还是东方奇幻片也罢 。 像《倩女幽魂》《青蛇》相比之下技术难些 。 但也是通过吊威亚的动作设计去体现飞天遁地 , 再到用服化道和镜头剪辑去完成东方幻想的画面 。
这些电影确实都非常经典 , 但和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不是一回事 。

要知道《青蛇》是1993年上映的 , 卡梅隆1991年交出了《终结者2》 , 1993年好莱坞大片是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 。
当时美国的电影工业发展到出神入化的服化道模型+以假乱真的电脑数字特效结合 , 相当于苹果手机对于诺基亚手机技术革命这种程度 。

在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 , 《黑客帝国》三部曲 , 《指环王》三部曲 , 以及《蜘蛛侠》等电影过后 , 好莱坞带领全世界进入数字特效时代 , 同时也开启横扫全世界电影市场的时代 , 差不多30年 。

2000年以前欧洲文艺片 , 香港电影和日本电影还能和好莱坞电影打得有来有回 。 但数字特效时代就被降维打击了 , 其它电影统统不行了 。 直到韩国电影工业 , 再到这些年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 。
同样是华语电影技术第一人 , 拿徐克和郭帆对比 , 差别就出来了
香港电影巅峰时期也是手工作坊撑起的 , 但哪怕世界级别的武指 , 追车 , 爆炸 , 妆造等 。 除了武指 , 其它层面和道具时代的好莱坞比工业 , 香港电影工业落后也有几十年 。

简单点讲 , 道具时代的顶级好莱坞特效大片是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 , 1977年的《星球大战》 , 再到1979年的《异形》 , 1982年的《银翼杀手》 , 还有1984年卡梅隆的《终结者1》等等 。
可能有人问 , 后来徐克的《蜀山传》可是华语电影特效巅峰 , 现在的仙侠片都拍不出来 , 还有2010年后《龙门飞甲》和《智取威虎山》的华语电影3D技术 。

答案有点残忍 , 徐克请的是外援 。 在1983年做《新蜀山剑侠传》就是请的外援 , 《蜀山传》则是请的好莱坞的工业光魔做的特效 , 当然功劳还是很大的 , 后面的华语3D电影技术也是这样 。

我一直不理解的点是早期徐克 , 还有中期《蜀山传》哪怕请外援 。 但审美还是东方美学的 , 到后期《狄仁杰》《西游伏妖篇》《奇门遁甲》时期不知为何越来越西化 , 倭风也泛滥 , 搞得不中不洋的 。
说回来 , 徐克的技术方向也一直是中国大导演电影工业的方向 。

2000年签署WTO两岸三地合作 , 后面香港电影工业落后又开始找刚崛起的韩国 , 好莱坞合作 。
冯小刚基本上找的是韩国 , 张艺谋是韩国 , 好莱坞都找 , 《长城》更是中美合拍的结果 。

不知道是直接找好莱坞钱给够了 , 你会发现《长城》《金陵十三钗》这些工业还可以 , 但和韩国合作的除了冯小刚 , 徐克 , 周星驰和很多香港导演的魔幻大片 , 这特效始终有CG像动画 , CG和真人互动割裂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