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芯片 Macbook Air 不求人?海康威视C2000 Pro 2T+ROG 硬盘盒( 二 )


新老硬盘盒看个大概对比,价格也有一定的差距,STRIX ARION 硬盘盒的体积确实要大一点,不过四周并不会有太锋利的地方,不担心磨损笔记本 。
接下来就是拆装硬盘了,STRIX ARION 硬盘盒的另一个设计点就是全程不需要螺丝刀,只用这个卡针来解决安装,非常省事,在接口旁就有一个很小的针孔 。
轻轻一推硬盘盒就开盖了,电路板的体积确实充满了内部,反面贴满了散热硅胶,可以看到金属材质大冬天还感受到了手掌接触后的一些余温气息 。
硬盘盒不用起子,但是装 Nvme 硬盘时尾部固定该怎么办?华硕依然从设计上给了答案,内置了一个平口的定制螺丝,取卡针的宽面就变身成扳手了,挺佩服这种设计的 。
尾部的导光条,应该是 ABS 材质的 。
装好硬盘,这么大的空间还有整机的金属散热面,我心想除了主控的因素外,整体的散热应该会好很多 。
R 型锁扣必须扣在保护套上一起安装,保护套比较紧,说实话 R 型扣造型不错,不过平时使用我可能会取下来,保护套还有点实用,如果不要这两者的话,华硕还出了个青春版,价格稍微便宜点 。
开机亮灯,灵魂之眼亮起,安慰自己说这价格是真值了,虽然我装主机不喜欢 RGB 灯光污染,但是这种小物件亮灯感觉还有点意思 。
Rog 硬盘盒 + 海康威视 2 T 硬盘测速体验
接入新版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笔记本,用 Disk Speed Test 测速,结果读写最高才跑到 750MB/s 左右,该不会又翻车了吧?测试了几次都如此,只比奥睿科硬盘盒的 500MB/s 要快一些,也顺便验证了不是线的问题,但是我在网上看到Rog 的硬盘盒随便接 Nvme 硬盘都能跑到 接近 1000MB/s 的速度,肯定不是这个数值 。
只有控制变量了,家里正好还有一台 16 寸 i9 的 MacBook Pro,直接插上硬盘,同样的软件测试,立刻飙到 950MB/s 左右,这才是正常的速度,测试了几遍也是这样结果,终于放心了 。
那么答案就出来了,最新的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 可能跑不满 USB3.1 GEN2 的外接硬盘盒速度,JMS583 芯片的奥睿科只能跑到 500MB 左右,而 Rog STRIX ARION 硬盘盒可以跑到 750MB/s,这个锅不知道算苹果的还是算主控的,好在STRIX ARION 硬盘盒的表现还是好上那么一些,如果速度只到 500MB/s的话,那 Nvme 硬盘的意义就没了,不如买更便宜的 SATA 硬盘盒和硬盘 。速度快一点,节约的时间多一点,我打算就这么用了,因为 M1 芯片刚面市,我在网上搜不到和我一样的案例,但是我找到个别网友反馈 Rog STRIX ARION 硬盘盒也是 750MB/s 的读写,不清楚他的笔记本是不是恰好也是 M1 芯片的 MacBook 系列 。想联系华硕的客服反馈下问题,找不到渠道,希望能有办法解决 。
进一步改造
虽然 Nvme 硬盘盒很方便,不过毕竟是外挂一个尿袋,放置桌面没关系,经常移动就会觉得不便,我打算改造一下 。方案一就是买魔术贴,一面贴 MacBook Air 的 A 面上,一面贴在硬盘上,贴上去就能固定了 。不过有 2 个问题,一个是硬盘取下时有一面是魔术贴很丑,再就是一直贴在金属面我担心影响散热,于是作罢 。
这几天睡觉我一直在脑海里模拟别的方案,雏形大概想出来用一个弹性捆绑带贴在 A 面,将硬盘插在捆绑带中,随时拿去,只是「笔记本硬盘固定带」等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关键字搜索,订做又贵了,自己 DIY 又很丑 。
直到我突然看到一个东西叫手机防滑绑带,这种简洁设计,和功能目的,不就是我脑海里模拟的东西吗,原来换个角度就能找到了,这种绑带特别多,有的质量好一点还内置磁片,是方便手机装车载支架的,不过我反而担心磁性会对 MacBook Air 的屏幕造成影响,所以就买最便宜的版本就行了,五毛钱到手 。
实物到手才发现太小了,担心硬盘塞不进去 。
不过试了下刚刚好,而且这个宽度反而固定的会牢固一点,再宽一点就很松了 。
在贴之前,先到 MacBook Air 的 A 面模拟一下位置,我给 MacBook Air 装了一层磨砂保护套,所以随便贴不担心,一开始想的是平行底部,但是如图 USB-C 线会弯折,强行弄平行会增大绑带的压力,久了肯定会松,而且这个勉强平行的样子也不好看 。
于是干脆就适应 USB-C 线的弧度,将硬盘和 A 面形成一个 45°的夹角,感觉还美观一点,绑带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
将硬盘取下的时候,A 面会有这么一个小绑带,有点像创口贴,选银色就是为了匹配一下风格,说丑也不算丑,反正自己用,当个标识也可以 。
平时拿着笔记本移动时,根本就不担心硬盘还要一只手拿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