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的镜像:史上最大规模刺激政策到最大乌龙,谁来监管权利的金字塔?( 二 )


Robodebt(自动化扣账)丑闻要追溯到2016年澳洲大选前,时任财政部长的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现任总理)宣布了一套简化税收和福利系统的自动化扣账系统 。

权利的镜像:史上最大规模刺激政策到最大乌龙,谁来监管权利的金字塔?

文章插图
这套自动化扣账系统问世前,联邦政府通过社保部门Centrelink使用人工审核受益人的实际收入情况,如果受益人的福利所得和个人收入出现偏差,那么Centrelink将会派遣个案负责人进行核对,在确认产生债务后,才会发出一份债务通知,要求当事人补偿债务 。
但是,随着新系统的问世,人工审核的这个关键步骤被自动化电脑系统所代替 。而最为关键的问题也就是出现在这个环节上——只要系统判定福利和个人收入存在偏差,就会在不经复查的情况下,自动向当事人发出偿还债务的通知 。
据统计,在新系统问世前,联邦政府每年仅会发出2万份债务通知,而系统问世后,Robodebt每周都会发出超过2万份此类通知 。
来自墨尔本郊区的大卫·狄格曼(Davidh Digman)就是全澳47万名Robodebt系统的受害者之一 。56岁的狄格曼在2019年就因突发性心肌炎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救治,而狄格曼认为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遭到了Robodebt的不断折磨 。
坐在有半米厚的文件堆旁边,狄格曼表示:“我以为我就要玩儿完了,他们不断给我寄来债务账单,有$3800的、$4088的、$1370的,还有$1500的……”
对此,维多利亚州法律援助(Victoria Legal Aid)律师罗万·麦克利(Rowan McRae)表示:“(自从Robodebt系统在2016年问世以来)我们每年底都会变得异常忙碌,因为大量的债务人(受害者)开始联系我们,说自己收到了大量的债务通知 。”
而Robodebt的重大纰漏也与莫里森此前的承诺背道而驰——“在新系统之下,任何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都不会蒙受损失,而新系统也将为联邦政府节约23亿澳币的开支 。”
600亿巨型乌龙
2020年3月20日,为了对抗新冠疫情带来的毁灭性经济衰退,联邦政府推出了一套价值1300亿澳币的岗位保留津贴(JobKeeper) 。
这套津贴在应对经济停摆而造成的失业率暴涨当中,确实起到了功不可没的缓冲作用——符合规定的员工可以每两周领取1500澳币的津贴 。
权利的镜像:史上最大规模刺激政策到最大乌龙,谁来监管权利的金字塔?

文章插图
在疫情近乎摧毁经济的危难关头,岗位保留津贴确保了人民的生计,而这些资金也最终回流到市场上,从而避免了澳洲经济的硬着陆 。
但是,就在5月22日,这项津贴却被曝出“重大纰漏”——启动该政策实际所需资金仅为700亿澳币,而非此前所预计的1300亿澳币 。
对于这次严重误差,联邦财政部(Treasury)以及税务局(ATO)表示,导致误差的原因是有1000家企业在替员工申请岗位保留津贴时将表格填错 。
财政部和税务局在联名声明中表示:
“在提出申请的91万家企业中,有近1000家企业将表格填错……这些企业在‘符合规定领取津贴的员工人数’一栏中,将员工人数填写成了津贴金额1500……这导致政府大幅高估了符合条件的员工数量 。”
虽然在特殊时期忽然出现600亿多余可支配资金属于天上掉馅饼,但是在高兴之余也不禁令人好奇,联邦政府高级部门怎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乌龙曝光后,参议院委员会主席凯迪·盖乐阁(Katy Gallagher)及工党代表人佩妮·王(Penny Wong)均要求财政部长福莱登宝格(Frydenberg)亲自站出来解释这个重大错误始末 。
面对质问,财长却淡定表示:“没必要,这属于工党借机政治作秀……我本人最对众议院和财政部门的事务负责 。”
4
继续发酵
对于Robodebt丑闻,联邦政府已经表示将偿还高达7200万澳币的错误债务款项 。但是由此引起的轩然大波却远未结束——以西太银行为首的各大银行纷纷要求联邦政府给个说法 。
一名资深银行高管透露:“这根本不符合逻辑,政府铸下大错却可以一走了之……相比之下,西太银行违规案件中所谓的受害人只有12个,这两者(指Robodebt的近50万受害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
权利的镜像:史上最大规模刺激政策到最大乌龙,谁来监管权利的金字塔?

文章插图
在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背后,也不禁令人反思:
为什么西太银行违反反恐及反洗钱法案长达5年之久才被发现?
为什么联邦银行推出的新型提款机允许客户匿名单次存款20,000澳币(法律明文规定超过10,000必须报备),而却被普及至805个网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