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诛仙》到《香蜜沉沉烬如霜》,“仙侠IP”正在被窄化成中产爱情故事

如今,打开几大视频网站,会明显感觉热播剧的“仙气”越来越浓了 。
其中大热的代表要属《香蜜沉沉烬如霜》,女主锦觅服下“陨丹”,失去了爱的能力,而男主旭凤及其长兄润玉则深深爱着女主 。因女主被“陨丹”断情绝爱的设定,上演了一场得而复失的虐恋故事 。
无论众人追捧的《香蜜沉沉烬如霜》,还是尚在热映的“古剑”系列,已经成为当代大众影视文化的一部分 。与单一的流行电视剧不同,“仙侠”主题往往造就了资本在动漫、游戏、电影、音乐和周边产品的跨领域整合,在赢得受众的同时,成就了具有独特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化工业 。

从《诛仙》到《香蜜沉沉烬如霜》,“仙侠IP”正在被窄化成中产爱情故事

文章插图
热播剧《香蜜沉沉烬如霜》剧照 。
实际上,在当代影视产品中,带“仙”字的剧作可分成两类 。刚结束的《古剑奇谭2》由电子游戏和网络文学改编而来,是典型“仙侠”叙事的当下继承者 。最近大热的《香蜜沉沉烬如霜》并未讲述典型的“仙侠”叙事,却是和这一叙事密切相关的衍生故事 。
从《香蜜》回望仙侠叙事的鼻祖级IP《诛仙》,虽则《诛仙》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对触发“情动”机制的设定上,比《香蜜》有着更加广阔的社会意义 。《香蜜》借仙侠故事的外壳,上演了一场古装的言情剧,而内核却与都市中产言情剧并无二致,这削弱了仙侠设定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无论是其“无情陨丹”的设置,还是多角恋的剧情线索,最终都把仙侠故事的核心主题“虐情”,转化成了一种庸俗化的“爱情” 。显然,代表着90年代中期大众文化转折的仙侠故事,由于被文化工业体系所收编,已经丧失了表达时代症候的能力 。

撰文|姚云帆
“仙侠”故事
传统与当下的演变
要了解仙侠故事,就必须回溯到传统中国“剑客”与“仙人”的关系 。
在《庄子·说剑》中,庄子对剑品的区分,以“坐气御剑”的论述,是后世仙侠文本的原点之一 。在具有战斗精神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那里,剑大概兼具战斗用具和法器的功能 。后世道教附会的仙剑,大多都产生于汉晋时期,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晋代张华所有“龙泉”、“太阿”双剑 。在后世道教中,剑的法器功能占有了相当高的地位 。唐朝道教大师司马承祯,是第一个高扬剑和道术修炼关系的著名道士,在他身上,“仙侠”的主要人格初步形成 。“仙侠”形象虽然在唐传奇小说中有所反映,并在后代的话本文学得到若隐若现的展开,其主题并不围绕修行和神灵斗争而展开,剑的使用多非法术,而是武术,往往和武侠小说很难区分 。

从《诛仙》到《香蜜沉沉烬如霜》,“仙侠IP”正在被窄化成中产爱情故事

文章插图
唐朝道教大师司马承祯,在他身上,“仙侠”的主要人格初步形成 。
民国时期,《蜀山剑侠传》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情况 。与传统类似小说不同,《蜀山》包含了清晰的二元世界观:仙魔对立,并奠定了现代仙侠文学以修炼升仙为核心情节的叙事框架,更将“劫”、“入魔”、“御剑”等传统佛道术语奠定为后世仙侠文学的常用词 。但是,《蜀山》的核心观念仍然是传统的,作者虽然对因情入魔的许多堕落仙侠有同情心,但褒扬道家清心无欲、儒家忠孝节义和佛教断灭去执等三教观念,有着极度传统的一面,而反观武侠小说,如老舍的《断魂枪》、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等作品,要么内在于新文学发展的逻辑中,要么完全具备现代通俗文学的基本要素 。因此,至民国至港台的新派武侠小说,武侠远远胜过仙侠在通俗文学市场中的地位 。但是,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仙侠小说的“逆袭”开始了 。《诛仙》是这波“逆袭”中最具独特性,却又被大众所熟知的典范文本 。

从《诛仙》到《香蜜沉沉烬如霜》,“仙侠IP”正在被窄化成中产爱情故事

文章插图
《卧虎藏龙》
作者:王度庐 版本: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
因李安同名电影为人所熟知,主线为玉娇龙与罗小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爱情纠葛,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品 。
在此之前,金庸、王朔风潮已过,新的文化典型产品没有出现 。直到单机电脑游戏兴起后,随着“轩辕剑”、“仙剑”系列游戏的风行,这种突破才逐步成立 。新的武侠类大众文化文本有着与武侠小说截然不同的物质基础 。这些小说的文本形态完全依附于“声音——视觉”形态呈现出来 。
这一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招式、行动和心理描写大规模减少,你难看到金庸式的大段第三人称心理描写;其次,大量无意义的“修仙名词”取代了依附于传统历史文本的武功、武器招式 。在金庸的作品中,“倚天剑”、“屠龙剑”的武器名,“亢龙有悔”等招式名,包括主人公的人名,总是想形成某种意义系统,这些意义系统和小说主旨、核心人物塑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新一代小说的招式名、法器名和人物名并不依赖印刷文本的整体意义结构而存在,它们往往服务于游戏通关的需要,呈现出复杂、无意义,却又和升级修炼挂钩的“等级”化形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