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放牛班的春天》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当然是有原因的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放牛班的春天》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当然是有原因的

文章图片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放牛班的春天》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当然是有原因的





2017年 , 刘德华坠马受伤之前 , 监制主演了一部名为《热血合唱团》的香港电影 , 影片讲述一位指挥家训练一支由一群废柴学生组成的合唱团 , 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回了自我 。 主创为了追求热血又催泪的励志效果 , 在影片中注入了太多虚假的情感 , 结果适得其反 , 只让观众觉得俗套而失望 。 现在来看 , 那部电影跟本周重映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 当然 , 《放牛班的春天》要好得多 , 当年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输给了更出色的西班牙电影《深海长眠》) 。 在这部电影中 , 不得志的老师克莱门特·马修(热拉尔·朱诺饰)来到一所专为问题男孩开设的乡下小学校——池塘之底学校 , 组建了一个唱诗班 。


在第一堂课上 , 学生们大吵大闹 , 马修一筹莫展 。 面对这些横冲直撞、大吵大闹的男孩们 , 校长拉齐(弗朗西斯·贝尔兰德饰)则冷酷无情 , 遵循着“违纪就得受罚”的严苛纪律 。 大量的惩罚自然招来了孩子们的怨恨 。 马修对此不敢苟同 。 他想在孩子们中培养出团队意识和信任感 , 因此与拉齐校长产生了分歧 。
马修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作曲家 , 他巧言软语哄骗拉齐允许他组建一个唱诗班 。 这让男孩们有事可做 , 也打破师生对立 , 让他们建起了更温和的关系 。 几个月后 , 学校的总体气氛变好了 , 几乎也没有再出现什么纪律问题 。 影片剧本由导演克里斯托夫·巴哈蒂与编剧菲利普·洛佩斯·库瓦尔共同创作 。 故事本身并没有问题 , 只是太熟悉了 。 为了极尽可能地煽情 , 二人使出了浑身解数 。 一个学生(马克森斯·贝汉饰)每周六都在门口等待永远不会到来的父母 。 马修恰恰迷上了他所器重的有一副天使般嗓音的学生皮埃尔·莫昂克(让-巴蒂斯特·莫尼耶饰)的母亲(玛丽·布奈尔饰) , 其他孩子也有不同程度的问题 , 不一而足 。



整个故事其实是一场漫长的回忆 , 两个年迈的学生深情地追忆曾经激励他们的老师 。 各种催泪套路都很显露 , 我相信并非人人都吃这一套 。 事实上 , 这种算计感不仅可能会令新观众好感大打折扣 , 而且也不利于影片本就经不起深究的可信度 。
对于唱诗班的男孩们 , 影片主要聚焦在莫昂克身上 。 当然也提到了一些其他的孩子 , 但大多数情况下 , 他们都泯然消失在了歌声悠扬、人头攒动的群像中 。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放牛班的春天》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当然是有原因的】虽然这个故事总体上很不错 , 很感人 , 但有点太过于简单了 。 这些孩子看起来真的很顽劣 。 很难相信一个圆头肥脑的秃顶中年男人想要组建一个唱诗班 , 就能让他们乖乖听话 。 更难相信的是一群小男孩都想唱歌 。 有一些有可能确实喜欢 。 但全班同学都喜好唱歌?我不信 。 这显然是大部分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都选择性视而不见的一个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