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开花成数高达5成,他们开花有什么好招?

疫情对泥鳅市场的影响
新年伊始,冠状病毒的爆发给所有行业带来沉痛打击,很多城市被迫按下暂停键,年后这段时间各种检疫点、封村、封路等抗疫措施成为常态 。在这种危机情况下,我们清楚认识到疫情已经对水产行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珠三角作为中国水产养殖的心脏,白虾有市无价,40头/斤的虾只卖到10-12元/斤,罗虾价格持续低迷,2钱半执上价格23元/斤左右 。
和其它品种相比,疫情对珠三角泥鳅的影响更是惨痛,冬季泥鳅主要销往省外和出口,通过走访中山、江门核心养殖区,还有将近4成达到规格泥鳅没有卖掉,部分区域受流通影响泥鳅一夜之间变的无价无市 。因此,在这种危机之下,我们泥鳅养殖朋友更应该好好思考,结合自身塘口情况对泥鳅养殖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做到能赚的多赚点,亏本的少亏点 。相信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消费需求暂时抑制不代表需求量的减少,相信疫情过后,泥鳅行业2020年会更加好的走下去 。
泥鳅—珠三角未来可期的养殖品种
为什么讲泥鳅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养殖品种,接下来从市场、终端、养殖模式、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短暂的流通受阻阻碍不了泥鳅养殖产业的发展趋势 。
1、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泥鳅开花成数高达5成,他们开花有什么好招?

文章插图
从2017-2019年江门泥鳅塘头收购情况来看,60-70条/斤的价格相对稳定,全年基本维持在8块/斤以上 。结合江门当地养殖模式,平均每亩产出约3000斤,成本5.5-6块/斤,依然存在6000元/亩以上利润空间 。
2017年前,主产区江苏连云港泥鳅养殖业的衰退,使得珠三角泥鳅有一个比较理想的价格,泥鳅养殖重心也逐渐向珠三角转移,2019年珠三角泥鳅产量估计在13-15万吨 。而19年6-8月供需首次出现失衡,价格走低,也反映整个泥鳅养殖环境将出现改变和调整,预计今年泥鳅养殖会更加理性化,疫情过后,价格出现短暂波动后趋于稳定,珠三角得天独厚养殖环境,短周期养殖品种间轮养将成为一部分养户的选择,预计不会出现长期供需失衡现象 。
2、终端消费趋向多样
泥鳅开花成数高达5成,他们开花有什么好招?

文章插图
泥鳅一直是老百姓十分喜欢的特种水产品,从以前黄鳅、青鳅到现在台湾泥鳅,养殖势头从未出现衰退,可以说泥鳅是一种有群众基础的水产品 。我们珠三角主要以养台鳅为主,销售渠道包括内销和出口省外,江苏泥鳅产业的低迷状态,迫使部分泥鳅有机会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这对于珠三角泥鳅养殖业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
泥鳅终端消费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内以餐饮为主,四川、湖南、河北消费居多,例如:干煸泥鳅、麻辣泥鳅、泥鳅炖豆腐等,冬季大鳅则主要运到东三省等地;
②出口到国外的泥鳅一方面用于饮食消费,例如:韩国泥鳅泡饭、日本泥鳅火锅等,另一方面通过深加工提取泥鳅粘液,用于化妆品生产;
③药用和保健价值,从泥鳅体内提取的凝集素、抗菌肽、超氧化物歧化酶都有很强保健、医用价值 。
除此之外,国内泥鳅深加工领域也在快速发展,例如:泥鳅休闲食品、罐头、保健药品在不断推向大众 。泥鳅多样化市场需求,对珠三角泥鳅养殖业的稳定、稳步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
3、养殖模式逐年创新
泥鳅开花成数高达5成,他们开花有什么好招?

文章插图
珠三角泥鳅养殖模式从放苗规格分为两种:水花和寸苗放养模式,按照商品鳅规格分为低密度大鳅和高密度中小鳅养殖模式 。水花放养密度在100-200万/亩,寸苗密度23-40万/亩,密度根据气候、塘底、水质、管理方式略有不同 。
近年来养殖环保力度的加大,通过微生物调水、精准投喂、溶氧控制等手段开启的无抗养殖模式得到推广,其中澳华快鳅模式就是建立在均衡营养饲料基础上,搭配高价值产品,通过微生物调水、改底消毒、科学精准投喂管理,建立起来的绿色养殖模式,不仅提高养殖成功率和盈利水平,也给老百姓食品健康提供了一道保障 。
4、行业分工更加细化
任何行业往深处发展都是走向精细化、专业化道路,例如:我们日常用到的手机,外壳、屏幕、处理器、摄像头等来自不同生产商、甚至由不同国家提供 。泥鳅养殖业也不例外,从开始简单的孵化到养成,逐步演变为:孵化场、标粗厂、再到池塘、加工厂和餐桌,最后以各式各样产品形式面向大众,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