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美不过林青霞,演不过张曼玉,未婚生子的她却活成了传奇…( 二 )



一路封神 , 大杀四方
一开始进入演艺圈 , 大家都不当回事:大小姐逐梦嘛 , 图个新鲜 。
美貌 , 她比不过林青霞;演技 , 逊色于张曼玉 。

在群芳争艳、神仙打架的七八十年代 , 她实在叫不上名号 。
幸运的是 , 她签约的演艺公司是著名的嘉禾 , 算起来 , 她还是成龙同公司的师姐 。
天赋高 , 资源又好 , 东风一吹 , 便乘势而上 。
第一年 , 她就作为女主角出演了电影《龙虎金刚》 , 四年后 , 又凭借出演琼瑶的《碧云天》拿下了金马最佳女配 。

自此张艾嘉跻身一流 , 与林青霞、林凤娇并称为“第一代琼女郎” 。
这下 , 没人再敢说张艾嘉只是玩玩而已 。
她与男神恋爱 , 又与各路名导编剧在戏外结交成好友 , 一时风头无两 。

尤其是奖 , 多到家里摆不下 。
《阿郎的故事》里她搭档周润发 , 刷新了当年香港文艺片的卖座纪录 。

她目睹心爱之人在比赛中倒在终点线上 , 爆发时的演技 , 看得人痛苦和心碎 。
《山河故人》与小39岁的董子健谈忘年恋 , 却演出了少女般心动的感觉 , 让人知道原来老去并不可怕 。

《地久天长》饰演照顾绝症爱子的单亲妈妈 , 细腻又自然的演技 , 又骗走了众人的眼泪 。

张艾嘉的演技 , 并不大开大合 , 而是埋在生活里的一颗种子 。
待春雨一拂 , 便破土而出 , 润物细无声 。
她一路封神 , 大杀四方 , 总获奖提名次数是华语影片女演员中的第一 。

那时的奖项含金量 , 可不是现在这些水奖可以相提并论的 。
人人说她天赐好机遇 , 入行不到十年 , 就已经达到别人一辈子不敢妄想的巅峰 。

可同事、好友更懂她的不易 , 业内评价她:“她很疯 , 一旦做起工作来 , 一定以进医院为结束点 。 ”
有多疯?
在演艺事业一路高歌猛进之时 , 张艾嘉不按常理出牌 , 直接宣布转去做幕后 。
众人一看 , 纷纷傻眼了:姐 , 你又想干嘛?!

文艺女神 , 笑看苦痛
讲真的 , 张艾嘉惯会自讨苦吃 。
她当导演并不顺利 , 1981年的处女作《旧梦不须记》 , 就以惨烈扑街的票房收尾 。

但这女子 , 没有一天是服气的 。
不久后她重振旗鼓 , 集结了一批当时心怀理想的导演 , 拍摄了一部单元剧《十一个女人》 。

 其中 , 就有后来名声大噪的名导杨德昌 。
这部剧 , 既不浪漫也不轻松 , 只是赤裸裸地揭露了女性现实的一生 。
但意外的 , 这样的转变 , 却直接推动了新浪潮电影的成型 。

黄霑赞她是新女性 , 更夸她是“台湾娱乐圈教母 。 ”
五年后 , 张艾嘉自导自演的《最爱》拿下双料影后 , 好评如潮 。
她偏爱文艺片 , 《念念》、《相爱相亲》、《20 30 40》里 , 总能看到关于女性感性、细腻且富有层次的一面 。
但所有人都知道 , 文艺片难懂又不赚钱 , 同频的人 , 少有 。
张艾嘉的爱与坚持 , 注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
那时 , 华语影片叫座的是《英雄本色》式的男性荷尔蒙 , 女性导演往往不被市场待见 , 生存环境极其狭小 。
《念念》刚上映 , 对打的是《速度与激情》 , 前者票房1000万 , 后者24亿 , 输得一败涂地 。
但她笑笑 , 既然放手去做 , 是好是坏 , 都认 。
许知远有句形容她的话 , 极准:“她从来没有被鲜明地‘符号化’ , 她是每个时代的介入者 。 ”
香港的新浪潮和台湾的文艺片 , 都有她的身影 。
轻盈地来 , 洒脱地去 , 徒留佳话 。

才子佳人 , 绯闻缠身
“不可一日无恋爱 。 ”
年轻时张艾嘉就因为“男朋友太多”让张妈妈担心 , 成名后她亦未曾收起过对恋爱的向往 。
每当她的情感生活出现新话题 , 必定刊登在娱乐版头条 。
25岁 , 事业刚绽放 , 张姐平地惊雷:拜 , 结婚去了~
第一任丈夫刘幼林比她大16岁 , 两人的婚姻仅维持了6年 。

她坦承:第一次结婚太早了 , 还没有准备好做人家太太就答应了 , 连累了人家 。
年近30 , 她遇到了金曲才子罗大佑 。

金风玉露一相逢 , 胜却人生无数 , 他写歌 , 她来唱 , 好不浪漫 。
他把自己歌手生涯里的“第一次”给了张艾嘉 , 没错 , 就是那首经典的《童年》 。

谁都说她好命 , 总和才子谈恋爱 , 但才子的敏感与多愁 , 总是耗人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