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文章图片

三十而已|影评中对声音的叙述,传达了怎样的意识?


第二节叙述声音:女性声音的三重建构“声音”作为叙事学“话语”层面的一个关键术语 , 指的是叙述者讲述故事的声音 , 是一种叙述结构 , 与叙述者的性别无关 。
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声音” , 指的是以女性为核心的观点、见解、主张 , 即通过女性表达抵抗与倾覆男权话语 。

“声音”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特点之一和核心概念 ,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创始人之一苏珊·兰瑟在《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一书中 , 将叙事学中的“声音”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声音”相结合 , 并将叙述声音分为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三种类型 。

叙述声音不仅反映性别化的叙述声音 , 其目的还在于建构女性作家权威 。 3本文根据苏珊·兰瑟对叙述声音的分类 , 结合国产女性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叙事特点 , 探讨国产女性题材电视剧如何通过女性的叙述声音 , 来表达女性生命体验、张扬女性内在气质、反抗男性权威 。
作者型叙述声音:表达女性生命体验作者型叙述声音是一种“异故事”的、集体的 , 并具有潜在自我指称意义的叙事状态 。 在这样一种叙述模式中 , 叙述者不是虚构世界的参与者 , 而是与虚构人物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叙事层面 , 它的叙述对象是想象里的读者大众 。

这样的叙述声音产生或再生了作者权威的结构或功能性场景 。 作者型叙述声音具有超越具体人的优先地位 。
叙述者处于故事之外 , 具有全知全能的视角 , 不受时空和性别的限制 , 有较大的灵活度 , 可以自由地表达自身的观念与情感 , 以达到赢得尊重和赞同、建立影响的企图 。

《三十而已》以女性为叙事主体 , 以女性视角讲述女性故事 , 在表达女性话语方面往前迈出一大步 , 为女性受众的生存提供了一种思考 。
剧中运用作者型叙述声音 , 从全知全能的视角 , 以一种“故事外的”和集体的角度在故事的叙述中传递女性意识、参与对女性命运的诠释 。 女性掌握自己命运 , 无论是暂时的妥协还是敢于与命运抗争到底 , 都无畏地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 。

《三十而已》是编剧张英姬跨过三十岁时 , 在自己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 剧中有多处作者型叙述声音出现 , 通过这种声音向观众表达女性在三十岁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 , 试图建立起女性话语权威 。
女性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经常会被冠上“拜金”的污名 , 但其实情感和物质都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刚性需求 。 这段话语直白地表达出了女性在三十岁这一年龄节点时的感受:缺少二十岁的洒脱肆意 , 又达不到四十岁的云淡风轻 。

特别是三十岁还未婚未育的女性 , 这时情感不稳定 , 情感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 , 同时 , 物质上可能也存在困难 。 剧中便通过外露的作者型声音支持女性去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 。
在剧尾这种重要节点也用作者型声音告诉观众 , 三十岁并不能阻止我们追求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生活 , 年龄带给我们的只是阅历的增加 , 不要害怕三十岁的到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