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怎样的真实感?( 二 )



在李安看来 , 高清高帧立体的电影技术规格可以在电影的成像上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 , 从而使观众有更加真实的感官体验 。
技术的变化直观体现于影像的改变上 , 刺激的爆破、激烈的厮杀、甚至主人公暴怒的青筋和眼睛里的红血丝 , 这些往往在24帧画幅的电影中被忽略掉的细节 , 在“3D/4K/120fps”规格下都能够一一被观众视觉所捕获 , 并通过“真实”的视觉经验 , 造成观众“进入”影像的感官体验 , 迫使观众重新感知当下所处的“世界” 。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 新的技术造成了电影时间与空间的无限的延伸与拓展 , 透过高清高帧立体成像技术完成了观众与银幕内人物的“感知移植” , 使观众从观看的主体 , 转向一个经验的主体 , 从而产生“故事世界”与“真实世界”的错位与融合 。
首先 , 立体影像的呈现打破了画框所带来的界限 , 催生了观众“身临其境”的“在场”体验 。 在平面电影中 , 电影画面有着固定的长、宽界限 , 而超出这一界限的画面和图像就会被切掉 , “正因为电影受到这种限制 , 它才有权被称为一种艺术” 。

然而 , 打破了画面限制的立体电影 , 通过纵深空间的轴线 , 不仅重建了电影生成机制 , 也重建了观影机制 , 使观众从“看”电影转换为“体验”电影 。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当下时刻的展现 , 诱使观众“进入”影像 , 成为电影的一部分 。
这种观众“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 显然打破了经典电影理论对于电影“物质现实还原”的“真实性”的界定 。 其次 , 高清高帧立体的电影技术规格 , 呈现的是对个人的“瞬间”意义的放大 , 进而唤醒了“真实” 。

在高清高帧的数字拍摄技术下 , 维尔托夫所指的出其不意捕捉生活的“电影眼”被不断地升级 , 以往被忽略的细节与“瞬间”得以被清晰的捕捉 。
当然 , 观众所看到的 , 不仅是电影所摄录的影像的真实 , 也能够通过“瞬间”捕捉到内在情感和“精神世界”的真实 。

许多观众在看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后评论道 , “这就像是正发生在我身边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让我觉得镜头、幕布消失了 , 我看到了最真实的画面”“我好像慢慢进入了比利的生命”“太真实反而让我不适应” 。
显然地 , 数字技术带来的“真实的瞬间”使观众受到了强烈的感官冲击 。 而这种“瞬间”的真实恰恰是数字技术所创造的电影时空体的美学意义 , “‘当下’唤起了‘过去’ , 并以不同的方式允许‘过去’流入‘现在’” , 从而以瞬间的“存在”形式 , 生成一个更为深刻的叙事时空与个人主体性相联通的方式 。

【电影|影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怎样的真实感?】这样一来 , 瞬间就不再是时间意义上的飞速一瞥 , 而是作为揭示生活和日常世界的方式 , 将观众“带回到自身的存在” , 并支撑起主体追踪过去的方式 。 可以说 , 当数字技术与电影内容结合 , 观众通过视觉所见的就不仅是数字媒介所形成的“视觉奇观” , 而是诗意的“现实”与“真实”的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