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1141万人考教资:焦虑的职场中年人,用“无用”证书换安全感( 二 )


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尽快通过 。

▲图 / 视觉中国
“多一个选择 , 没准儿用得上”
决定考教资的职场中年人 , 大多对现状很焦虑 , 对未来也很迷茫 。
拿着女儿的成绩单 , 宋雅舒很不满意——班级里只排中下水平 , 难免向别人提及时 , 也被她说得很小声 , 有些不好意思 。 她劝慰自己 , “要想开 , 养娃就像抽奖 , 谁让你抽中的就是个普娃” 。 但在观察过成绩好的学生后 , 她又有些自责——班里凡是不靠天赋、全凭努力的孩子 , 几乎都离不开一个全职妈妈 , 在背后全程辅导 , 制定计划 。 这一点 , 宋雅舒却很难做到 。
疫情之后 , 她所在的国企改制 , 领导更换 , 工作流程大变 , 常常半夜12点突然接到新任务 , 下午2点前就要完成 , 她的最高纪录是一天内打了三四百个电话 , 向供应商核对数据 。 有时 , 就连晚上吃饭时 , 也放不下手机和电脑 。 那时候 , 女儿正上小学一年级 , 早上由夫妻俩轮流送孩子上学 , 放学后 , 只能把孩子送到托管班 , 六七点再接回家 。 这样一来 , 作业虽然不用操心 , 但质量堪忧 , 基础更是没能打好 。
改制后 , 办公室里始终飘着焦虑的气息 , 还学起了互联网公司的习惯——到点不下班 。 没成家的年轻人 , 下班了不肯走 , 在工位上“表演忙碌” , 一位家住得很远的同事 , 有时宁可住在单位里 , 第二天早上 , 再当着领导的面洗漱 。 有些成了家的爸爸 , 不想回家带孩子 , 躲在单位里打游戏 , 既避免了被妻子骂 , 又做出了加班的样子 。
一到下班时间 , 宋雅舒常常如坐针毡 , 心里很着急 , 但所有人都不动 , 她更加不好意思做“第一个” 。
眼看着要40岁了 , 宋雅舒没了年轻时的冲劲与热情 , 只想按部就班地完成份内事 , 多些时间照顾孩子和家庭 , “比起奋斗 , 我更想要时间和自由” 。
时间一长 , 她的身体也发出警报 , 确诊了甲状腺结节 , 需要一直吃药 , 再按时复查 。 同时 , 她也不自觉地将焦虑情绪带给孩子 。 一次送女儿上学时 , 耽搁了一点时间 , 迟到了一会 , 女儿想让她给老师打个电话 , 解释一下 。 她把手机忘在了车上 , 不想再回去拿 , 只对女儿不停催促 , “快进去 , 我上班要迟到了” 。 两个人在校门口僵持了好一会儿 , 旁边的家长看到了 , 借给她手机打了电话 , 才解决了这场“对峙” 。
女儿进学校后 , 这位家长看出了她刚才流露的崩溃 , 劝慰她 , “不要这么焦虑 , 这样的情绪对孩子不好” 。 单位并不对迟到扣钱 , 宋雅舒不知道那一瞬间的情绪从何而来 , 但从此之后 , 她开始把“全身而退”放在心上 , 想要效仿离开报社的同学 , 为自己谋个可行的退路 。
与宋雅舒细密、长久的焦虑不同 , 齐小燕面临的现状更加严峻 。 大学毕业后 , 她开了10年跆拳道馆 , 有自己的教练团队 , 也跟许多幼儿园搞过合作项目 , 早几年的时候 , 赚过一些钱 。 2019年 , 齐小燕刚刚花了20多万重新装修道馆 , 没想到 , 紧接着发生了疫情 , 学生和老师大量流失 , 几乎是赔钱经营 , 每年还要交35万的保证金和5万元的二次消防费 。 那时候 , 她生了二胎 , 精力大不如前 , 每天愁得掉了不少头发 。
身边做生意的朋友 , 大多在苦苦撑着 , 有人借网贷 , 还有人卖房子 , 齐小燕不想走到那一步 。 她跟丈夫是再婚 , 哪怕是为了大女儿的未来谋划 , 不开道馆 , 她也要继续工作 。 大学时的辅导员 , 正在学校管就业工作 , 听闻之后建议她 , “不如先考个证 , 你有10年的经验 , 可以当个体育老师” 。
相对年轻的职场人 , 比起焦虑 , 更多是面对未知的未雨绸缪 。 25岁的广东姑娘赵慧杰 , 刚刚迈入职场2年 , 就开始为日后做起了打算 。 她学金融出身 , 毕业后去了深圳 ,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 , 现在正值双十一节点 , 她要对接各个带货主播 , 一周无休 , 每天加班到11点 , 累得脚步虚浮 。 赵慧杰甚至没想等到35岁的“生死线” , 只想再奋斗几年 , 就回老家茂名 。
面对未来 , 她有不少迷茫 , 也没想好回老家后要做什么 , 只把考教资当作有备无患 , “给自己多一个选择” 。 几年时间 , 她的想法发生了很大转变 , 大学时 , 面对父母考教资的建议 , 她很排斥 , 心里想着 , “这很无聊 , 为什么要当老师?”但现在 , 在被互联网行业摔打后 , 她已经有些羡慕做老师的朋友了——“稳定 , 又有寒暑假 , 是个不错的选择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