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么意思-

此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极有代表性地体现了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 。
什么是“无为”?直白点讲,就是不扰民、不生事,令百姓自由发展 。反过来,如果统治者动辄颁布政令、使用各种手段管理百姓,那么就说明他的统治出现了问题,这样的统治是难以稳固的 。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这种“无为”的思想,常常被认为是消极的,不值得提倡的 。试想,如果统治者不做任何事,那么就根本不需要统治者,也不需要有国家、法律,完全变成了原始社会的形态 。那样的社会,人民能够幸福吗?
不得不说,这样的怀疑非常有道理,却并不准确 。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开历史倒车,更不是消极,而是倡导人类社会走向更高的境界 。“无为而治”与儒家所提倡的“天下大同”类似,是一种很难实现的理想,是社会的最高级阶段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有人一定会问:老子是这个意思吗?恐怕是你过度延伸了吧?还真不是 。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原文,就可以理解了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生的两种阶段《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开头就是这两句 。下一段则继续说道: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
结合老子一直以来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他是肯定“为道日损”,而不提倡“为学日益”的 。所谓“为学”,就是学习世俗的知识、经验;而“为道”,就走向了玄学,思考的是宇宙大道、世界本质这一类非常博大的问题 。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为学”,能够让人不断完善自己,变得更好;而“为道”者,则会一天比一天“损失”更多 。乍一看,为道反而是退步了,怎么老子会提倡“为道”呢?这就要看怎么理解“损”的含义了 。
我记得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片段 。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太极功,只教了一遍,最初张无忌还能完整记住,中间就忘了七七八八,最后则是完全忘记了 。众人都担忧,而张三丰却非常欣慰,认为孺子可教 。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么意思-】这里体现的就是“为道日损”的道理 。所谓“损”,是在得到了丰富的知识之后,再逐渐过滤、消化,最终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境界 。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看起来什么都不懂,却胸怀大道;看起来愚蠢,却十分有智慧 。
由此我们理解,老子绝不否定“为学”的意义,否则他又怎么会说为学有益呢?只不过,在他眼里,“为学”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为道”才是 。
这就像人生的不同阶段:幼年到青壮年,是不断吸收知识和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而到了人生的下一阶段,当思想和学识已经非常成熟时,就开始了消化与释放,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 。
值得注意的是,达到“无为”与年龄无关,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甚至很多人连“为学日益”的基础阶段,都还没有完成 。也因此,老子的思想,往往难以被世俗所理解 。
从做人到治天下关于治理天下,儒家和道家有很多观点是相似的 。道家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见,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从小事开始,只有做好了自己,才能治理好国家 。
从这个观点出发,老子“无为而治”的理论,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一脉相承的 。
怎么理解呢?“无为而治”建立在“有为而治”的基础之上,“无为”是“有为”的更高境界 。因此,它绝对不是提倡人类从“有为”退化到原始状态,而是要统治者去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抛开“为学”谈“为道”,就是无稽之谈;抛开“有为”谈“无为”,就更是千古谬论了 。老子和道家从未把两者割裂开来,而后世有人将之割裂,只能说他们的理解不够深刻 。
立足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无为而治”同样有它的积极意义 。近四十年来的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不正是朝着“无为”的方向去努力吗?减少上层的干涉,释放下层的活力,为老百姓打开方便之门 。尽管目前来看还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的社会的的确确在朝着更高境界去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