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的电影在故乡拍摄时,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审慎思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贾樟柯的人生与电影有着奇妙的缘分 , 他出生于山西汾阳的小县城 , 故乡对他而言是青年时期的独特存在 。 因此 , 他的电影中大部分画面与汾阳相关 。
在贾樟柯的个人自传《贾想I: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中 , 他谈到自己对电影的认识 , 提到了父亲学生时代那段观看拍摄电影的经历 , 父亲对贾樟柯说:“拍电影是要打光的 。 ”
这使贾樟柯对电影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启迪 , 他将这句话铭记于心 。 贾樟柯为了实现电影梦想 , 运用电影理论表达自己的电影创作思想 , 他开始追寻电影梦想 , 希冀利用镜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 。
贾樟柯于1993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 开始系统地学习电影理论知识 , 了解电影史 。 这段求学经历 , 为他打开电影世界的大门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
求学期间 , 贾樟柯从电影角度观察自己及电影人的内心世界和电影表达的思想观念 , 他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细致地审视与剖析 。
贾樟柯发现 , 当代社会在精神层面缺少对人的基本尊重 , 反映在当代电影中则是缺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 缺少对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怀 , 这是中国导演们共同存在的问题 。
电影是社会真实情况的反映 , 通过它能倾听社会发展中最真实的声音 , 这也是它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意义和体现的价值 。
对此 , 贾樟柯提出直面内心世界 , 真实反映社会的电影拍摄观念 , 他萌生出做独立电影的想法 , 在校期间 , 成立“青年实验电影小组” , 开始自己的电影创作与拍摄生涯 。
贾樟柯的第一部影片《小山回家》于1996年拍摄完成 , 长达50分钟 , 该影片以农民工王小山为叙事主体 。 他在找了身边的一众人之后 , 发现无人同行 , 自己落魄又茫然的身影最后定格在街边的理发摊前 , 将他凌乱的长发剪掉 , 影片画面的定格好像是王小山在为回家做准备 , 又似乎对留在北京做最后的挣扎和放弃 。
贾樟柯第一次通过摄影机展现真实的社会生活 , 影片中的场景与人物设定与当代社会息息相关 , 他谈到自己的拍摄想法:“对老物件的留恋 , 只是为了透过具体形象的细节 , 看到社会的转型 , 给生活在小县城里的基层人民带来深刻且具体的影响 。 ”
在贾樟柯的电影中 , 人性深处的弱点被真实地展现出来 , 但更多是直面真实过后的凝视与思考 。 贾樟柯通过电影提示我们:生活既需要直面真实 , 也需要人道主义的关怀 , 这是他的电影带来的魅力 , 也是电影特有的包容性和可能性 。
求学经历为贾樟柯拍摄电影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 故乡则为他拍摄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
贾樟柯电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和小城镇的居民有密切的关联 , 这与他在汾阳县城的生活经历有关 , 他时常将镜头置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上 , 通过电影把普通人在社会中面临的真实的生存困境放在首要位置 。
贾樟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 , 书写普通人的生活 , 放大他们面对生存时的无奈与挣扎 , 普通人对生命的孤独落寞感 , 让贾樟柯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和纪实美学的意蕴 。
贾樟柯利用现实主义和纪实美学输出他的电影创作思想 , 使他的作品具有贾樟柯式的创作思想 。 在拍摄方式上 , 贾樟柯将电影中的色调自然地呈现出来 , 与现实生活的色调别无二致 , 使影片充分展现出纪实美学意味 。
因此 , 贾樟柯电影展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 质朴的原生态色彩画面及真实的空间和场景 , 是他对现实主义和纪实美学最好的诠释 , 也是电影魅力的独特所在 。
贾樟柯的父亲是带领他认识电影的启蒙者 , 而中国的“第五代导演”是真正带领他进入电影世界的引领者 。
推荐阅读
- |吴克群马頔演唱《好久不见》,低沉沧桑的嗓音,诉说着离别和怀念
- 马嘉祺|《我们的歌4》中,杨坤马嘉祺合作的《轰炸》超有默契,狠狠爱了
- |这些年我们追过的网剧,谁是你心中的网剧天花板,快快来提名吧?
- 宣称白发变黑发“量子梳”真的有用? 使白发变黑的梳子
- 婴儿多长时间会叫爸爸妈妈,几个月的宝宝才会叫爸爸妈妈-
- 讲述黄河的故事,关于黄河的一个故事-
- 蔡少芬的演技,蔡少芬作品剧照-
- 断交五险一金,会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严重后果,五险一金断交会有影响吗-
- 糖炒栗子家庭做法窍门,糖炒栗子的做法-
- 倪妮|倪妮才是娱乐圈的穿搭高手,选择普通单品,穿出满满的时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