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血赔!阿米尔汗人生一大坎,大投资翻拍《阿甘》为何票房惨败( 二 )


比如:阿甘的经典名言:“人生就像巧克力 ,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 ”
片中把巧克力换成了印度著名小吃炸脆球 , 那句话也改成:“人生就像炸脆球 , 即便肚子吃饱了 , 你的心却渴望得到更多(我们都永不知足) 。 ”

拉里和阿甘一样擅长跑步 , 但印度并不流行橄榄球(美式足球) , 因此拉里没有成为橄榄球队员 , 而是成了田径运动员 。
高潮部分那段横跨整个国土的长跑也得到保留 , 同样的 , 拉里也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 , 收获大批粉丝 。

至于镜头上的致敬 , 开头和结尾出现的白色羽毛;鲁帕教拉里爬树;童年拉里偶遇大明星 , 原作调侃猫王的舞步 , 本片则请到沙鲁克·汗本人客串;鲁帕尝试跳楼自杀未遂;鲁帕送拉里经典跑鞋(植入广告) , 这些都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阿甘正传》 。

【阿甘正传|血赔!阿米尔汗人生一大坎,大投资翻拍《阿甘》为何票房惨败】二、
看到这里 , 也许有人就要说:照这么看 , 这《阿辛正传》就是完全不费脑子的简单翻拍 , 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没有 。
别急着下结论 , 茄哥下面就来说说《阿辛正传》不同于《阿甘正传》的地方 。

我们都知道 , 《阿甘正传》的故事最精彩的部分 , 就是紧扣美国越战前后的那段历史 , 且其中又埋下了横跨整个美国发展史的无数彩蛋 , 这其中着墨最多的是越南战争 , 电影带着批判的态度借阿甘这个人物对其狠狠嘲讽了一番 。

《阿辛正传》同样如此 , 片中也包含了大量与印度历史有关的彩蛋 。
不同的是 , 电影有意加重了对于历史的批判 , 不仅限于嘲讽 , 而是借着主人公的遭遇 , 去还原那段印度战乱的历史 , 以及印度人民曾经经历过的苦难 。

为了照顾不了解印度历史的网友 , 茄哥在这里深入解说一下 。
首先我们留意到片中的拉里包着大头巾、留着大胡子 , 这是典型的锡克人装束 。 片中提到拉里有一个阿姨叫曼吉特 , 住在阿姆利则 , 那是印度的边境城市 , 锡克人的聚居地 。

阿姆利则的市中心有一座阿姆利则金庙 , 是锡克教徒的圣地 。 但在1984年 , 印度领导人英迪拉·甘地为了威慑锡克族分裂主义分子 , 下令炮轰阿姆利则金庙 , 这导致她于同年的10月31日被旁边的两名锡克教警卫枪击后当场死亡 。

英迪拉·甘地的死引发了印度教徒与锡克教徒的连串激烈冲突 , 造成多达3000余名锡克教徒在冲突中被杀的惨剧 。
童年的拉里和母亲到阿姨家做客 , 遭遇了这场冲突 , 他们乘坐的三轮车司机被当场烧死 , 为了避祸 , 母亲用玻璃碎片割掉了拉里象征锡克人的长头发 。

成年的拉里去参军 , 又遇上了1999年爆发的卡吉尔战争 。
这是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而爆发的战事冲突 , 在冲突中印度方面损失惨重 , 但最终还是保住了地盘 。

电影中拉里和阿甘一样 , 从枪林弹雨中救下了5个人 , 不同的是 , 阿甘救了自己的上司丹·泰勒中尉;阿甘则救了一名巴基斯坦虔诚军的头目 , 名叫穆罕默德·帕吉 。
由于失去双腿 , 穆罕默德一度自暴自弃 , 但后来受到拉里的精神感染 , 开始重新振作起来 。

后来 , 穆罕默德成了鲁帕集团的销售经理 , 与阿甘一起将内衣卖到全印度 , 两人还登上了《今日印度》杂志 。

该片借拉里母亲之口 , 将宗教冲突和战争称为“疟疾” , 且拉里认为:“宗教是外头闹疟疾的罪魁祸首 , 神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 ”其思想主题与阿米尔·汗之前的作品《P.K.》是一脉相承的 。

需要知道的是 , 阿米尔·汗本人是出生于印度孟买的穆斯林教徒 , 且是第一种姓阿什拉夫出身 , 是穆斯林教中的贵族 。
但他为了表明自己反对种姓制度和反战的立场 , 不惜以穆斯林的身份扮演一名锡克教徒 , 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

就冲着这种义无反顾的态度 , 《阿辛正传》的思想主题就不在原作之下 , 阿米尔·汗作为享誉全球的印度明星 , 也无愧于“印度国宝”之名 。

三、
最后我们来谈谈《阿辛正传》为何不卖座 , 且在印度国内票房成绩更是惨淡 , 这其中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
先说客观原因 , 就是在众所周知的影响之下 , 印度的电影业也同样遭受严重打击 。
要知道 , 《阿辛正传》的首映成绩1.2亿卢比 , 已经是当天的票房冠军 。 但在当前的形势下 , 每一部上映的电影都需要冒着很大的风险 , 《阿辛正传》一拖再拖 , 可还是避不过 。


推荐阅读